儒學、儒教、儒商、儒官、儒將、儒醫等六類儒家﹐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遵照孔夫子及歷代各位賢者的教導,按照仁、義、禮、智、信五常去做人行事。
儒學﹕
儒學即是以憂國、憂民、憂道的憂患意識,去研究儒家經典,去探討儒家文化現象,闡發孔子儒家思想,踐行孔子儒家思想,宣揚孔子儒家思想。
儒教﹕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儒教按照現代社會政教分離的原則,將孔子儒家思想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宗教信仰結合起來,形成自主的宗教組織,在國家憲法與法律的規範與保護下開展活動,教化民衆,啓迪民智,培養人倫道德,提高人文素質。
儒商:
按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均可稱之爲儒商。儒商應當具備如下四大特徵:一曰“仁者愛人”。儒家有名言:“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大學》)。仁者以生財爲手段,以自身的發展爲目的,以保護自己的生命、人格、尊嚴、榮譽爲目的,達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二曰“見利思義。”以正義和公平作爲利益取捨的根本原則,合於正義之標準的利,可以取之,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違背正義之標準的利,則必棄之﹒三曰“自強不息”。如果是“以身發財”,除了錢之外沒有其他目的,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只會揮霍享受,小富即安,喪失了不斷進取的動力。如果是“以財發身”,爲了利國利民的事業不斷發展,爲了踐行仁義大道,就必須不斷進取,勇往直前。四曰“誠信爲本”:誠爲體,信爲用,有誠實、真誠之體,則有信譽、信用、守信之用。若無誠實、真誠之體,則信譽、信用、守信都喪失其存在之基礎,變爲欺騙性、虛僞性的信譽、信用、守信。
儒官:
儒官就是按照儒家的官德從政爲官,在社會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儒官應當具備以下特徵:一曰忠誠,即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職守。二曰公正,即秉公辦事,不以一己之私利而損害公衆利益。三曰廉潔 。 四曰勤政。
儒將:
依照孔子儒家思想從事軍事活動的將領及戰士,謂之儒將。關羽成爲與“文聖”孔子相應的“武聖”。關羽的道德精神,來自於儒家思想。關羽夜讀《春秋》,成了關羽之標準形象。儒將具有如下道德標准﹕一曰仁。對人要有惻隱之心,對生命應有敬畏之情,才不致以殺人爲樂,濫殺無辜。二曰義。武將手中掌握著殺人武器,又有尚武精神,如果不受制於義,恰如“童子操刀,其傷實多” 三曰忠。儒將應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職守。儒將不僅會作戰,而且必須知道向誰作戰,爲誰作戰。四曰勇。戰場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勇敢之精神,最能體現軍人的職業特徵。
儒醫:
儒醫應當遵守的道德原則有這三條:一曰仁心仁術:醫生對病人要有仁愛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屬的憂慮,就會動惻隱之心﹒有此仁愛之心,其醫術方能稱之爲仁術。二曰敬畏生命:醫生必須有敬畏生命之意識,才會盡力救死扶傷。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告誡人們:“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三曰懸壺濟世:濟世救人是醫生的工作目標。愛護患者的生命,關心患者的幸福,尊重患者的人格,保護患者的權利,實行醫學人道主義,是醫生的行爲準則。四曰誠信無欺:醫生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真實地陳述患者的病情,對症下藥,適量開藥,適當檢查,醫價公道,爭取讓病人以最少的代價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