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們看慣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習慣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現象。世間萬物的改變,卻很難看淡人間的悲歡離合,情仇恩怨,更難將傷心難過看得風清雲淡。過了很多年的改變以後,我們要將開心自在當成一種習慣。


 

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開心與不開心,一天都要過二十四個小時,何不開開心心地度過每一天呢?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什麼人,一天同樣擁有二十四小時,做人要活的瀟灑些,要學會主宰自己的命運。

 

所以就要看你怎樣去度過了,當然沒有哪個人,在面對煩惱和憂愁時還會開心的一笑,因為世間上有人貧窮有人富貴,這都是因果關係。

 

先賢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行。”有人生活好,有人生活不好,這是每個人的福報不同。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因此我們要學會知足常樂,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要能夠保持樂觀、開朗、平靜的心態,善於緩解一切壓力,消除一切煩惱。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佛教也講:禪心清淨境,無心萬事寬。因為忍讓不是弱者,而是有胸懷的大肚。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知道,傷心、煩惱、怨恨、憂愁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因此我們要學會寬容。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晚在禪院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違反寺規越牆出去溜搭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回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出人預料的是,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人要經常抱著寬容的心態,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於是我們要學會開開心心活到老,輕輕鬆鬆過一生。要有這樣的心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應該開心地度過每一天,因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好一點,雖然不能從物質上滿足自己,但是要學會彌補自己心靈上的空虛。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內在的思想,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歡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發現,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緊時間把它做好,儘量做得更完美,讓自己滿意,也要讓別人滿意,這才是我們實現理想的關鍵。

 

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錯地方,那就會一事無成,終生遺憾。

 

人世間的一切名利都是虛幻不實,變化無常的;不要執著這些名利。真正的名利是一個人的心底善良,人們說你好,這才是最好的名;生活輕鬆,心情舒暢,開開心心,身體健康,這就是最大的利。因為身體才是你自己的本錢。沒有身體,什麼事都做不成。

 

俗話說的好,有錢難買人開心;有人口頭常說,最要緊是開心;也有些人常說,活著就要快樂!所以佛教也講,人活著就要放下自在。這幾句話看起來大同小異,但仔細領會卻各有含義。開心是精神層面的,是內心的活動。快樂向何處去找?而現代人似乎更多在於外求。不管內求、外求,開心與快樂都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更是一種社會的存在。

 

也就是說,人不可能脫離了社會,孤獨存在。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知所感、乃至人的一切美德,都只能是通過社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聯繫,而體現出來。一個人的快樂和幸福,恐怕也只能來源於同他人的交往和聯繫,在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中,才能品嚐幸福,感受快樂。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完善自我的過程,但是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裏來。

 

總之,人生如夢,人生順少逆多,一輩子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別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有人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想一下也是,因為每個人的素質不同、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會影響,都是不一樣的,在你看不慣別人的同時,是否別人也看不慣你呢?古德云:“常思見己過,莫談他人非。”

 
人要學會靜心,要知道人生最美的境界是在靜心中達成的,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在靜心中解決的。所以佛教提倡靜坐,最為主要的是,在靜坐中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有了智慧一切事情都明白。

 

開心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一種寬容、安詳的心態。人能夠活得無憂無愁,沒有煩惱,心無罣礙,你就會感悟到,世間上最美麗的表情就是開心微笑,因此,人要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但願眾生能夠“開開心心過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