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九不過十
生日有大小,過九不過十。民間習俗,六十歲以下均叫過生日,六十歲開始均稱過壽。無論過生日還是過壽,每逢十的生日就叫大生日。過大生日包括過壽,俗行“過九不過十”,如五十九歲生日就要當作六十大壽慶賀。
其它年紀的生日均叫小生日,過小生日比較簡單,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麵條。年輕時吃麵條叫紮根紮尾巴,年紀大時叫吃長壽麵。
俗有“帶肚子老婆一分命”和“孩奔生娘奔死”之說,只要父母尚在,無論過生日還是過壽,均要先敬父母養育之恩,然後再為自己生誕作賀。
一刀肉和補缺
在小生日中,俗有“六十六吃女兒一刀肉”之說。六十六歲生日,無論出嫁和未出嫁的女兒,均要買一塊豬肉送父母誌賀。
令人生畏的是民諺“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認為這兩個年齡的生日,是一般人生不易躲避的“循頭”(即關口)。
俗傳為了蒙混閻王地府“點卯”缺額,繼續活在人間,在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做三件事:一是在三岔路口燒紙錢齋孤積陰德,使孤鬼窮鬼不到地府告陰狀;二是燒紙錢後用三塊土地(坯)架成小橋,由兒女扶著過橋;三是回家後由女兒包一歲一個的小餃子,一次吃完不得有剩,這些統稱為補缺。提前做了三件事,即可彌補“佔卯”時缺額,繼續留在陽間長壽百歲。
賀壽
從六十歲生日開始,每十歲要辦一次祝大壽的活動,過壽人被稱之為壽星。兒孫們要提前為壽星從頭到腳做一身新裝,俗名長壽衣。
賀壽前一天晚上開始佈置壽堂,正中後牆貼“壽”字,中堂兩邊貼壽聯;中堂下設壽案,案上除香爐燭台外,男性供南極星翁,女性供麻姑獻壽等塑像,神像前擺放壽桃壽麵;壽案兩側備太師椅,左側牆掛黃綾白邊祝壽詞,頌揚壽星功德,其它牆壁懸掛壽帳壽聯。
壽堂佈置完畢,點燭燒香,全家人在一起吃壽麵,這叫“暖壽”。
第二天即誕生之日為正式過壽賀壽。賀壽從辰時(太陽上升)開始,壽星坐在壽案前左側,點燭燒香放鞭炮,宣讀祝壽詞,接受賀客賀拜賀儀,兒孫們向壽星磕頭祝壽。
有的行獻壽程式,即兒孫們向壽星表示,願從自己的壽限內獻出幾歲給壽星,並將所獻歲數用紅筆寫在黃表紙,簽名畫押,送到土地廟或城隍廟上焚燒,請土地城隍等神明作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