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整理: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循行路徑


 


人的色身十二經脈循行有兩種層次,一為十二經筋,行走體表肌肉系統之穴道,


主要分佈在四肢,其次在軀幹及頭部,經筋發病主要為痹病之症,身體肢節失去感覺,活動功能,肌肉拘急、不收等症。


 


另十二經別,為十二經脈另行分出之一種循行身體較深部之經脈幹線,全身半側共十二條,其循行方式,主要自正經經脈分出後,經過軀幹、臟腑、頭頂等處,最後仍流回到正經經脈中去,在循行過程中,除六陽經之經別,均流回原來之陽經外,六陰經之經別,也流入與其相表裏之陽經去。


 


故十二經之主要作用,非僅為正經經脈循行之補充徑路,同時亦加強溝通互為表裡之陰經絡與陽經絡的聯繫功能。


靈樞逆順肥瘦篇:「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故知陰陽經絡的走向是全身經絡連結的路途,全身經絡的走向如下:


手三陰經絡由胸腹走向手掌端後,連接手三陽經絡起自手指端走向頭部,再連結足三陽經絡由頭部走向腳掌端,最後由足三陰經絡的腳趾端走向腹胸部位。


 


第一輪為肺(裡)、大腸(表)、胃(表)、脾(裡)四經脈輪序:


先從手太陰肺經(裡)由胸腹走向大拇指端,交食指起的手陽明大腸經(表),由手指端走向頭;再由足陽明胃經(表)從頭部走向腳趾掌端,最後連結足太陰脾經(裡),由腳趾掌端走向腹胸部。


 


第二輪為心(裡)、小腸(表)、膀胱(表)、腎(裡)四經脈輪序:


先從手少陰心經(裡)起自胸腋窩處走向手小指端內側之少衝穴,連結小指端外側的少澤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脈(表),由手指端走向頭部,在頭部連結足太陽膀胱經(表)走向腳掌小趾端,再由腳掌心中的湧泉穴起經足少陰腎經(裡),由腳足走向腹胸部位,此第二輪結束。


 


第三輪為心包絡(裡)、三焦(表)、膽(表)、肝(裡)四經脈輪序:


先從手厥陰心包絡經(裡)起自胸處走向手中指端之中衝穴,轉連結無名指端之關衝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脈(表),從手指端走向頭部,在頭部轉連結足少陽膽經(表)走向腳掌無名趾端外側,再由腳大趾的大敦穴起經足厥陰肝經(裡),由腳足走向腹胸部位,此第三輪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