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經講義
圓頓子 著
弁言
《黃庭經》不著撰人名氏及時代,惟陶隱居《真誥》云:「《上清真經》,晉哀帝興寧二年,南嶽 魏 夫人授其弟子,使作隸宇寫出。數傳而後,為某某竊之。因濟浙江,遇風淪漂,惟《黃庭》一篇得存。」然考 魏 夫人為晉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名華存,字賢安,幼而好道,攝心夷靜。年二十四,適太保掾劉文,字幼彥,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其後幼彥物故,夫人攜二子渡江,璞為溫太真司馬,至安成太守。瑕為陶太尉從事,至中郎將。夫人在世八十三年,晉成帝咸和九年化去。以時代推之,興寧二年,較此尚後三十年,則 魏 夫人辭世久矣!《真誥》所謂授其弟子者,或是夫人生時,諸弟子得其口授,後始筆錄,否則早有隸字寫本秘藏,至興寧二年,方傳於世耳。
《黃庭》舊有〈內景〉、〈外景〉二篇。《真誥》所指,殆〈內景篇〉也;晉王右軍有《黃庭經》楷書,歷代傳刻,以為珍寶,即〈外景篇〉也。當右軍時代,〈內景〉尚未行世,自無所謂〈外景〉之名。故右軍所寫,祇稱〈黃庭〉,後人據《真誥》之言,遂滋疑義。蓋未知此經原有先後之分,內外之別也。兩篇文字,不必出於一手,而精理貫通,體用相備,真知箇中消息者,當不復存歧視。故呂純陽真人題〈宿州天慶觀詩〉云;「肘傳丹篆千年術,口誦黃庭兩卷經;鶴觀古壇槐影裏,悄無人跡戶常扃。」又陸放翁〈道室雜興詩〉云:「身是秋風一斷蓬,何曾住處限西東;棋枰窗下時聞雹,丹灶崖間夜吐虹。采藥不辭千里去,釣魚曾破十年功;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又〈書懷詩〉云:「早佩黃庭兩卷經,不應靈府雜膻腥;憑君為買金鴉嘴,歸去秋山鋤茯苓。」所稱兩卷經者,非即〈內景〉與〈外景〉乎? 東坡 居士嘗書〈黃庭內景〉,復仿其文體而為之贊,備極推崇。世儒狃於《晉帖》,漫謂〈內景〉非真,其識解詎出蘇陸二公上耶?又從來著丹經者,多言男子之事,女丹訣自有別傳,而《黃庭經》則歷代女真以之得道者,如魯妙典、崔少玄、薛玄同之流,具見載籍,頗不乏人。是尤屬丹家之要旨,為玄門之總持矣!
第是經文義曼衍,多立名洞,設譬語,雖無奧頤隱密之談,然學者讀之,罕能知味。余承同志之勖,就兩篇義蘊,沉潛探索,擇其精要,分類詮釋,務使辭皆能解,理盡可通,庶幾玄圃丹臺,資為先路云爾。
2000/11/12 鄧善陽 標點
黃庭經講義
第一章 黃庭
欲讀《黃庭經》,必先知「黃庭」二字作何解說。「黃」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階前空地。名為黃庭,即表中空之義。吾人一身,自臍以上為上半段,如植物之幹,生機向上;自臍以下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機向下。其生理之總機關,具足上下之原動力者,植物則在根幹分界處,人身則在臍。嬰兒處胎,鼻無呼吸,以臍帶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後,臍之功用立止,而鼻竅開矣!神仙口訣,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歸根之謂。「根」者何?臍內空處是也。臍內空處,即「黃庭」也。
引證《黃庭經》本文
上有魂靈下關元,左為少陽右太陰;後有密戶前生門,出日入月呼吸存。〈內景經第二章〉
上有黃庭下關元,前有幽闕後命門。〈外景經第一章〉
黃庭真人衣朱衣,關門牡籥闔兩扉;幽闕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氣微。〈外景經第二章〉
解釋
「魂靈」即心神,「關元」在臍下三寸,左陽右陰,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經絡部位以實之,恐近於穿鑿。「密戶」在身後腰部,「生門」即臍。涵虛子云:「合上下前後左右,暗藏一個中字」。此「中」乃虛無竅也。外日月一往一來,內日月一顛一倒,綿綿呼吸,均在此虛無竅中。今按:呼為出,吸為入;出為闢,入為闔;闢為陽,闔為陰;陽為日,陰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 黃庭之下,即是關元;關元之上,即是黃庭,故曰:「上有黃庭下關元」。〈內景經〉云:「上有魂靈下關元」,則謂黃庭之上有心神,黃庭之下有關元耳。辭雖異,而義同。「幽闕」即生門,「生門」即臍,針灸家名為「神闕」,又名「氣舍」。「命門」即密戶,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
修煉家以心神注守黃庭,名曰「黃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衣」。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如牝牡之相銜,故曰「牡籥」。「闔兩扉」者,喻陰陽相紐。「高巍巍」者,即《參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結丹之所,如播種子於田中,自然生苗結實,成熟可期,故名曰「田」。「精氣微」之微字,最宜領會,必如易教之潔淨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盡其用。蓋丹道雖不外乎積精累氣而成,然徒知執著精氣之麤跡,將何以臻神化哉?
附注:後世丹書所言黃庭之部位,與本經微有不同。
黃庭經講義
第二章 泥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頭頂中,針灸家名「百會」穴,乃腦也,為修鍊家最重要之關鍵。當行功時,運周天火候,必後升前降,升到泥丸終,降自泥丸始,所謂「還精補腦」是也。
夫腦髓之體極精,腦髓之用至靈。其成也,乃間接由元氣化生;其虧也,非物質直接所能補足。人當中年以後,每患腦力薄弱,常欲求助於藥,然藥無補腦之效。惟有仙家妙術,借陰陽升降之機,化生靈質,日積月累,方可使腦髓漸充,回復原狀,或更覺超勝。於是性有所寄,命有所歸。雖不仙,不遠矣!
引證《黃庭經》本文
至道不煩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別住居腦中。〈內景經第七章〉
瓊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當中立。〈內景經第二十一章〉
保我泥丸三奇靈,恬淡閉觀內自明。〈內景經第二十一章〉
問誰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內景經第十九章〉
解釋
道法以簡要為貴。口訣雖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雖周身百節皆有神,惟泥丸之神為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並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當中央方圓一寸處,乃百神總會。修煉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無窮之壽。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別處,而總居腦中。腦為人身主宰,得其主宰,則易為功也。
「瓊室」即腦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腦室中央之神。名為夫人者,謂腦屬陰性,宜靜不宜動,靜則安,動則傷,本於老子守雌之義也。
「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氣、元神。「恬淡」謂節嗜欲,少謀慮。「閉觀」謂閉目返觀,此言保養腦中精、氣、神之法,惟在返觀內照也。
「誰家子」,乃內丹之喻名。內丹既結於下田,是不可不遷;遷將何去,即上入泥丸。蓋返觀內照,乃靜以養性之功;丹成上遷,乃動以凝命之術。作用雖異,道理則同。
2000/11/23 鄧善陽 標點
黃庭經講義
第三章 魂魄
自來言「魂魄」者,理論至頤,不可畢陳。摯其大綱,約有十說:
一、以陰陽論魂魄者:
陳氏《禮記注》曰:「魂者,陽之靈,而氣之英;魄者,陰之靈,而體之精。」
高誘《淮南子注》曰:「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
二、以五行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曰:「魂屬木,魄屬金。」所以說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數也。
三、以五臟論魂魄者:
《內經》云:「心藏神,肝藏魂,腎藏精,肺藏魄。」又曰:「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此言魂與神為一家,魄與精為一家,正合丹道東三南二,木火為侶,西四北一,金水同宮之說。
四、以鬼神論魂魄者:
《禮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氣即魂意。魂與氣,古人常合為一談。如延陵季子「骨肉歸於土,魂氣無不知。」之語可見。
五、以動靜論魂魄者:
《性理大全》引宋儒說云:「動者,魂也;靜者,魄也。」動靜二字,括盡魂魄。凡能運用作為皆魂使之爾,魄則不能也。」
六、以升降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曰:「人將死時,熱氣上出,所謂魂升也;下體漸冷,所謂魄降也。」
七、以志氣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引《蘇氏易解》曰:「眾人氣勝志而為魄,志勝氣而為魂。」
八、以思量與記憶論魂魄者:
宋儒黃勉齋曰:「人只有箇魂與魄,人記事自然記得底是魄,如會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經營,魄主受納。
九、以知覺與形體論魂魄者:
《禮祭義》陳氏註曰:「人之知覺屬魂,形體屬魄。如口鼻呼吸是氣,那靈處便屬魂;視聽是體,那聰明處便屬魄。」
十、以生成之先後論魂魄者:
《春秋左氏傳》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後儒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時,人初間纔受得氣,便結成箇胚胎模樣是魄。既成魄,便漸漸會動,屬陽曰魂。
以上諸說,各有不同。合而觀之,或可於中取得一較為明確之印象。至其相互之關係,則猶有說焉。《內經》曰:「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薛生白註曰:「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陰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內;魂陽主運用,故魂能動作發揮。二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物之體。至於精竭魄降,則氣散魂遊而無所知矣!又朱子曰:「無魂則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慮役役,魂都與魄相離。老氏便只要相守得相合。老子云:「載營魄,是以魂守魄。」蓋魂熱而魄冷,魂動而魄靜。能以魂守魄,則魂以所守而益靜,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熱而生涼,魄之冷而生煖。惟二者不相離,故其陽不燥,其陰不滯,而得其和矣!不然,則魂愈動而魄愈靜,魂愈熱而魄愈冷。二者相離,則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魄載魂,以二守一,則水火固濟而不相離,所以永年也。愚按:朱說頗有合於丹家魂魄相拘之旨。徒知鍊魂,不知鍊魄,死為鬼仙;徒知鍊魄,不知鍊魂,則尸居餘氣耳。
引證《黃庭經》本文
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返老得還嬰?三魂勿勿魄糜傾,何不食氣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黃寧。〈內景經第三十章〉
玄元上一魂魄鍊,一之為物最罕見;須得至真乃顧盼,至忌死氣諸穢賤。〈內景經第二十七章〉
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經第十五章〉
垂絕念神死復生,攝魂還魄永無傾。〈內景經第十一章〉
和制魂魄津液平。〈內景經第十一章〉
高拱無為魂魄安。〈內景經第二十三章〉
解釋
人賴百穀以養身,調五味以悅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葷腥臭氣足以穢亂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氣凋零殆盡,如何能得返老還童之效?魂飄魄喪,後悔何追?若能漸絕俗食,專心食氣,保養太和,則可長生。
然修煉之道,至為玄妙。陰陽不可偏勝,魂魄必宜合煉。魂魄合煉者,即是由後天之陰陽復歸於先天之一氣。但此一氣,最不易得,有真有偽。真者,純是清靈生氣可用;偽者,中含穢質死氣,乃大忌也。
道家所以貴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戀魄,魄之性每戀魂,不忍分離。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離,則人死矣!返還之道,亦是順其魂魄自然相戀之性而已。
夫人當生命垂絕之時,茍一念至誠,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殘喘。況知魂魄相拘之道者,豈有傾危之患乎?夫攝魂還魄,雖有作用,惟貴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則不和,激則不平。茍魂魄能和,則氣可化津,津亦化氣。周身津氣,潤澤流通,自無不平之患矣!修煉之術,先有為而後無為。和平之極歸於靜定,魂魄自然安寧。
黃庭經講義
第四章 呼吸
前三章雖略具理論,尚未言明學者致功之方。丹訣數十家,深淺各別,而其下手之訣,皆不外呼吸作用。氣存則人生,氣竭則人死。呼吸所關,顧不重歟?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穀,不知以鼻食氣。雖終日呼吸不斷,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細而長;急而淺,不能緩而深,乃修鍊家之大忌也。
仙道貴在以神馭氣,使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打成一片,結成一團,紐成一條,凝成一點,則呼吸歸根,不至於散漫亂動,而漸有軌轍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何謂「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氳布滿於身中,一開一闔,遍身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開闔俱停,則入定出神之期不遠矣!
今《黃庭經》所論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學者習之既久,可以卻病延年;若仙道全部工夫,尚未論及。
引證《黃庭經》本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人皆食穀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外景經第十八章〉
噓吸廬間以自償,保守完堅身受慶;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外景經第四章〉
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七元之子主調氣。外應中嶽鼻齊位,素錦衣裳黃雲帶,喘息呼吸體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氣,神仙久視無災害,用之不已形不壞。〈內景經第九章〉
呼吸虛無入丹田,玉池清水灌靈根。〈外景經第一章〉
解釋
修仙學道之人,非有別種神奇手段,不過積精累氣而已。常人皆食五穀與五味,道人獨食陰陽之氣。《黃帝內經》云:「食穀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亦此意也。
夫人在世俗,無論如何安閒,總不免有勞心勞力之事。一有所勞,其精神即不免損失,是必用方法以補償其損失。其法如何?即呼吸也。但呼吸往來,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廬間。「廬間」亦名「規中」,即黃庭也。如能常用調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內精神,不使外漏,則身有餘慶矣!日積月累,迴環於方寸之中,以立命根;借身內之元氣,以招攝虛空之精神,則自有生以來,歷年損失之精神,皆可還歸於我身,何患老乎?
人身臟腑,肺部最高,形如華蓋。肺屬金,其色白,故曰:「玉闕」。肺之下有心,心屬火,其數七,故曰:「七元之子」。肺藏氣,心藏神。道家貴在以神馭氣,故曰:「七元之子主調氣」。肺開竅於鼻,人面分五嶽,鼻為中嶽,故曰:「外應中嶽鼻齊位」。素者,純潔之義;黃者,中和之義。心要純潔,氣要中和,故曰:「素錦衣裳黃雲帶」。身體偶有小恙,則呼吸不能調勻而喘息,此時急宜存神以調和病氣。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之氣。偶有偏勝,則足以致病。茍能和之,則病愈矣!道書凡一身頭面臟腑骨節,皆有神名。白元者,肺神也。存白元者,即是凝神以合於氣也。道家工夫,視不用目,聽不用耳。久視者,非謂眼向外看,乃神向內視,內視又名返觀。人能常用返觀內照之功,自然災害不侵。用此工夫,永久不已,則形可常存矣!但調呼吸之最要口訣,即不可滯於有象,又不可浮泛無根。能合虛無,則不著相;能入丹田,則非無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訣。學者當呼吸調和之候,口中必有甘涼之津液發生,順而吞之,以意直送下降,復以神火煉之,使津化為氣,潤澤周身,而後歸納於下田,以培值命蒂,故曰:「玉池清水灌靈根」。
公告版位
玄女草蘆 九天玄女慈善會。小額捐匯款專戶:
中華郵政(700),局號0011229,帳號 0147630,戶名:林純真。
感謝有緣結緣~
- Jan 07 Thu 2010 18:31
黃庭經講義1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