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德經》的生命觀

袁康就 道長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




中國文化主要是儒道文化,今天,更有學者認為道家是中國文化的主幹。老子被尊為道家創始人,他的思想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的生命,根深蒂固。


老子認為生命是寶貴的。生命是一實體,我們要重生、貴生,要尊道貴德。道家最不喜歡強迫,要自然,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生命是道的呈現,生命本身就含藏德性主體,只要人循著生命本然之性行之,則這個生命便是合乎道德之生命,不需半點外在倫理道德來規範。只要人順著本心本性修身行事就可以了,「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修真」就是把生命最原始、最樸素、及最真實的原貌展示出來。


由於老子把生命看成是自然現象,那麼人要保持生命,就需順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反,生命遇到「有為」的造作,就會違反天道,必招禍災。近世紀出現的「厄爾雷諾」現象,就是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有為」造作所帶來的惡果,改變自然環境的附帶條件,也就是自身生命受到威脅。


凡一切存在都有其特色:柔弱為生,堅強為死。老子認為生命最完美的時刻是嬰兒,他叫人「復歸於嬰兒」,是因為嬰兒最能呈現生命那尚未污染的本來面目。


有趣的是,嬰兒是生命中最柔的型態,死亡則是最硬的。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而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而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這是萬物存在的真理,人也不例外。


萬物中最柔是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因為這種柔性生命可以承受剛強的衝擊而不敗,人若能仿效之,取柔而棄剛,則我們的生命更能長久,幾近於道。


萬物的存在模式是玄,是自然;人有欲,欲使人的生命遠離於道,不再自然。欲使人有價值取向,使人類進步、文明,但人縱欲而忘返,失去平衡。


老子認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才是「玄」,人要少私寡欲,甚至無欲才能回歸大道。玄性生命才是人的完美生命,就能「無為而無不為」,當生命返回無欲無爭無我的境界,通過「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消除一切對立,就能達到道的最高同一性,天下為公,世界大同。


 


生命本身至尊至貴,但人的生命相對於天地,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人亦有能力提升自己,「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能大能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老子的生命張力,也是道家式「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生命張力。這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所具有的生命張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