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第一方‧四物湯


“四物湯”最早見於晚唐藺道人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後載於宋代我國第一部國家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婦科血症,後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
 
《成方便讀》記載:“四物湯,物,類也,四者相類而仍各具一性,各建一功,並行不悖。芎歸入少陽主升,芍地入陰主降,芎窮鬱者達之,當歸虛者補之,芍藥實者瀉之,地黃急者緩之。”《古方選註》謂其:本方皆補血入肝之品,共四味相類藥物配伍,故名“四物湯”。
 
四物湯由熟地、當歸、川芎、白芍四味藥各等分組成。方中熟地滋陰補血,當歸和血生血,白芍斂陰益血,川芎調和血氣,合起來就成為調血養血的良方,治療因血虛而致的月經不調,臍腹絞痛,以及血結成塊、時發疼痛等證,不僅是婦科的常用方劑,更是治療血病的基本良方。
 
血是脈管中有形有質、流通不息、營養人體的物質之一,從四肢百骸、五臟六腑,一直到毛髮皮膚、肌肉筋骨,無不需要它來濡養。假使因為外傷或者疾病的影響,造成體內血液耗傷或流行失常時,就會產生血虛、血瘀和出血的症候。
 
元代醫家王好古以四物湯為主方,用於治療婦女妊娠期中的傷寒病,以養血安胎為主,根據六經症候分別加入兩味適當藥物,形成六合湯系列方劑。如:
 
妊娠傷風,表虛自汗,頭痛項強,身熱惡寒,脈浮緩者,用四物湯加桂枝、地骨皮,除寒熱而止自汗,叫“表虛六合湯”;
 
妊娠傷寒,表實無汗,頭痛身熱,惡寒和脈浮緊者,用四物湯加麻黃、細辛,使養血安胎兼發汗解表,自然汗出而寒熱具解,叫“表實六合湯”;
 
妊娠傷寒,而有寒熱往來,心煩喜嘔吐,胸脅滿痛,脈弦的少陽經症,用四物湯加柴胡、黃芩,以和解少陽,叫“柴胡六合湯”;
 
若妊娠傷寒,身熱不惡寒,有汗口渴,脈長而大的陽明經症,用四物湯加石膏、知母,清熱生津止渴,叫“石膏六合湯”;
 
若妊娠傷寒,經過發汗或攻下後,虛煩不得眠的,用四物湯加梔子、黃芩,清三焦虛熱,叫“梔子六合湯”;
 
若妊娠感受風濕,四肢骨節煩痛,頭痛發熱而脈浮的,用四物湯加防風、蒼术,散風燥濕,叫“風濕六合湯”;
 
若妊娠傷寒,經過發汗或攻下後,血漏不止,胎氣受損和胎動不安的,用四物湯加阿膠、艾葉,養血止血以安胎,叫“膠艾六合湯”‧‧‧
 
另外,還可用四物湯加味調理血分病,如:
 
月經過多,沒有其他症狀的,是氣虛血熱,用四物湯加黃芩、白术,清陽涼血,健脾統血,名叫“黃芩六合湯”;
 
若月經來時色黑不暢,每次都過期才至,是氣滯血熱,用四物湯加黃連、香附,清熱行氣,名叫“連附六合湯”;
 
若月經妄行,發熱心煩,不能睡臥,是血虛有熱,用四物湯加黃連、梔子,清熱涼血,名叫“熱六合湯”;
 
如果月經色淡而少,腹痛氣短,脈虛的,屬血少陽虛而有寒,用四物湯加附子、乾薑,溫陽散寒,名叫“寒六合湯”;
 
若月經不暢,腹脅脹痛的,是氣鬱經阻,用四物湯加厚朴、陳皮,理氣開鬱,名叫“氣六合湯”。
 
四物湯作為治療血病的基本方劑,可視疾病的不同證候,而在用藥劑量或藥味上進行加減。
 
早在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即以當歸、川芎、白芍、地黃四物組合,遂為養血“四物湯”的祖方。
 
嗣後,唐代醫家藺道人將“四物”中的乾地黃改為熟地黃,便形成了四物湯之過去圭臬。
 
同時,張仲景以“四物”為基礎方,加入阿膠、艾葉、甘草,製成“膠艾湯,治療婦女懷孕而月經又見,或懷孕而腹痛漏血,胎動不安等胎動漏血症,收到了止血安胎的作用。
 
清代醫家王清任以四物湯為基礎,將白芍改為赤芍,熟地改為生地,同時加入桃仁、紅花、牛膝、枳殼、桔梗、柴胡、甘草,製成“血府逐瘀湯”,治療胸中瘀血內阻引起的頭痛,胸痛,心熱煩躁,失眠多夢,心悸氣緊,呃逆乾嘔以及傍晚發熱等證。
 
四物湯若和助陽補氣的“四君子湯”(即人參、茯苓、白术、炙甘草)相加,叫“八珍湯”,用於久病之後氣血皆虛,精神不振,肢體疲倦,面色萎黃,飲食減少,並有虛熱,以及瘡瘍久潰不能癒合等症,是一個氣血雙補的方劑。
 
八珍湯再加黃芪、肉桂,叫“十全大補湯”,除氣血雙補外,還能助陽固衛,溫補腎陽,適用於虛勞病人而見咳嗽、遺精、失血,以及婦人崩漏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四物湯具有抗貧血作用,可改善造血功能,增強免疫功能,提高肌體耐缺氧能力,抗自由基損傷,延緩衰老。該方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抗放射線損傷,抑制肉芽增殖。
 
此外,四物湯還具有抑制子宮肌收縮、補充微量元素,及磷脂和維生素等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痛經、月經不調、流產、不孕症等婦科病,也可用於治療蕁麻疹、老年性皮膚瘙癢和銀屑病等皮膚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