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再曰,無心者、謂之過,有心者、謂之惡,過與惡介在幾希,所爭只一間耳。


九天玄女 元 君又說:一件不是故意做的壞事,稱為過失,但如果是有心故意去做的壞事,就是稱為罪惡了


而過失跟罪惡的分別差在那裡呢?其中所差的,就是這個念意而已ㄚ!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出一言,而過即伏之,所以貴守口也,行一事,而過即乘之,所以貴守身也


很少人能真正成為聖賢,誰沒過失呢?


比如每每說話間,一句很簡單的無心之語,就帶有過失潛伏其中,所以,我們於平時要自我訓練守口,不亂說話


也如在做事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無心的過失潛伏其中,所以,我們於平時做事的時候自己就要多加小心,守身守則,不亂行事


 


一言有不及檢、口過由於不自覺,一事有不及防、身過由於不自知,是則觀過知仁、未嘗不略其跡、而諒其心。


只因為,在很多時候,只要你一句話說的太快,僅管是你無心的心直口快,但口過也都是這麼發生的,也比如,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來不及提防而誤觸,錯誤身過,也來不及了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當過失發生以後,知不知道犯過?知不知道要改過?這個過錯的原本用心是真心還是無意?在在都有線索,也是是否能得到原諒的主要


 


心、果無他,則口即有過,而其心自可白也,心、果不貳,則身即有過,而其心自可原也


在此時我們所評見的是其中的居心,如果是單純無意的,是有他原本想法的,只是表現的不是很好的樣子,那麼,僅管因為事件言語發生了誤會,也有澄清的機會可能


居心,是很忠誠的一種存心,有沒有二心?如果是沒有的,即使是犯了身過,只要願意改進,也是可以原諒的


 


戒慎不睹、恐懼不聞,慎獨工夫,非不於至微至隱處、深加檢攝,亦謂守口之嚴、持身之密,一出言、而遠口過,一行事、而泯身過,然此可為君子道,而非所概於世人也。


在禮記.中庸篇裡有提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在世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要隨時警惕僅慎,在世人耳朵聽不到的地方,都要隨時保持戰戰競競的態度,這主要是要我們注意到一些小細節,就算是很隱密的地方,同樣是要嚴加自律,撿點收攝


也就是說,在要做到守口,持身的時候,一定要嚴密規律自己,每一次說話,都要遠離口過,每一次做事,都要讓自己儘量不犯錯


然而這樣的君子之道,是聖賢留下來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僅管沒法一一像他們一樣,但,也是努力的方向


 


不必求其無過,而祇求其能寡過,不必求其寡過,而祇求其能悔過,不必求其悔過,而祇求其能改過,知改過而悔過,因之知悔過而寡過,因之知寡過而無過,因之由勉幾安、即難求易。 
所以,在於我們所可以的自我要求:


不用去設想自己可以做到像聖人般完全沒有過失,但我們是可以要求自己了解過失,減少過失


不用去每每要求自己完全不能犯過,但可以要求自己做到逢過必改,


所以,我們要先知道我們是要改過,進而能夠知悔過,進而就能減少過失,


由於能知道自己要減少過失,就能讓自己達到預想而沒有過失,慢慢的一步步讓自己嘗試,常常自我勉勵反省,就幾乎能達到心安的設想了,這就是在困難中求取容易的最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