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補氣穴:
氣海、中脘、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二、補血穴:
脾俞、膈俞、章門、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
三、理氣穴:
膻中、內關、氣海、太沖、行六、大陵。
四、通脈穴:
太淵、內關、神門、心俞、厥陰俞、膈俞、血海、三陰交、足三里。
五、散瘀穴:
①急性腰扭傷:委中(刺血)、②胸中瘀血:足三里。③胸肋扭傷:大包、陽陵泉。④腕關節扭傷:陽池、大陵。⑤肩臂扭傷:肩井、曲池。⑥踝關節扭傷:丘墟、崑崙。⑦膝關節扭傷:膝眼、陽陵泉。
六、止嘔穴:
內關、足三里、天樞、中脘、公孫、膻中、勞宮、三陰交。
七、發汗穴:
合谷、復溜、大都。
八、止汗穴:
後溪、合谷。
九、止咳穴:
列缺、太淵、尺澤、孔最。
十、祛痰穴:
豐隆、中脘、內關、列缺。
十一、消食穴:
足三里、公孫、中脘、天樞、合谷。
十二、清熱穴:
大椎、曲池、合谷、血海、勞宮、少商、商陽、行間、大都。
十三、祛寒穴:
神闕、命門、中脘、陰陵泉、氣海、關元、列缺、膻中。
十四、壯陽穴:
命門、腎俞、關元、氣海、神闕。
十五、降血壓穴:
血海、足三里、曲池、少海、太沖、湧泉。
十六、醒腦穴:
人中、百會、十宣、勞宮、湧泉。
十七、安神穴:
百會、神門、內關、心俞、三陰交、太溪、安眠。
十八、通便穴:
天樞、大腸俞、足三里、豐隆、支溝、陽陵泉、照海、大敦、內庭。
十九、止瀉穴:
天樞、大腸俞、足三里、大橫、曲澤、委中、內庭。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