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真本,南梁:陶弘景秘傳


大唐:司馬承禎刊正,混沌道人虔抄


 


前言:“萬經之王”《道德經》(又名《老子》),是道祖老子所留下的不朽著作五千字涵蓋了宇宙中的一切,是聖者的大智慧,全人類的瑰寶,修真者必學的首要經典。據葉高行師父說:此《老子真本》是修煉用的真經,為桐柏宮歷代祖師珍藏相傳。傳世的《道德經》有許多版本和注釋,此版本與諸本均不相同。


現實中流傳不止一種版本的《道德經》:最有名的大概要數王弼通行本和馬王堆帛書本,這兩種版本為大多數讀者熟悉和認可。


現在這個版本的《道德經》是網友混沌道人提供的,據混沌道人稱,這是陶弘景秘傳,司馬承禎刊正的版本,歷代流傳于桐柏宮,他從桐柏宮前任住持葉高行道長處抄錄,供有志修仙悟道 諸 君參考學習。


該版本分四篇,分別為道、天、地(仙域)、人(仙),每篇由若干章節組成,章節內容基本上屬於通行本章節的拆分、組合和重新編排,間或有不同于通行本的辭句。


 


第一篇 道


 


第一章道常有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故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皦;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道常不盈


道,盅,而用之,久弗盈;淵兮!萬物宗;湛兮!似常存。吾不知其誰子?象帝之先!


 


第三章虛無寥廓,中有神在焉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覲。


 


第四章道之象:幾希微


視而弗見,名曰幾;聽而弗聞,名曰希,摶而弗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之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古之道,以語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五章恍惚窈冥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惚中有物,惚恍中有象;窈冥中有精,冥窈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大,吾何以知眾大之然,以此。


 


第六章道逝能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處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七章大道汜兮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功成身遂而不名有,萬物得之以生弗為主,常無欲也,可名為小。萬物歸之而弗知主,常無為也,可名為大。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以其不為大。


 


第八章道在得一


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人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人無以貞將恐蹶。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第九章以反為用,以弱為動


反者,道之用;弱者,道之動。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十章善貸且成


夫唯道,善貸且成;故原天命,治心術,理好憎,適情性,則治道通。此四者,弗求於外,弗假於人,反己而得。


 


第十一章道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以為和。


 


第十二章複守其母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


 


第十三章道蒞天下


以道蒞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兩不相傷,則德交歸。


 


第十四章道隱物後


道者,炁也,萬物之隩。


 


第十五章為天下歸


道在天下,尤川穀之奔江河。


 


第十六章道尊德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生之、德之、長之、育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


 


第十七章知止於道


道出言,淡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道常無名,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