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子《道德經》真本,南梁:陶弘景秘傳


大唐:司馬承禎刊正,混沌道人虔抄


 


第三篇 地(仙域)


 


第一章小國至治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弗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二章奉道行化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聖人無積;盡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第三章非取天下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弗可為,弗可執;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因羸,或挫或隳。


 


第四章下以自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哉!誠全歸之。


 


第五章以靜自勝


天下之牝,以靜勝牡;以靜為下,以為天下母。治大邦,若居下流,處天下之交;故大邦以下小邦,則聚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聚於大邦;或下以聚小,或下而聚於大。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此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宜為下。


 


第六章以下為基


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故聖人言:能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主;能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王。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侯以自稱,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第七章以柔勝剛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人之生柔弱,其死剛僵;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故柔弱者,生之榦;堅強者,死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弊;故堅強居下,柔弱居上。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故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第八章虛矯自傷


喘者不久,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至於道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朝甚除,田甚蕪,食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資貨有餘,是謂道誇,盜誇,非道也。


 


第九章善動幽無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者,無關楗不可啟;善結者,無繩約不可解;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是謂:行無形,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是故聖人,取天下以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


 


第十章抱式服道


治人事天,莫若式。夫唯式,是謂早服道;早服道,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則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子孫祭祀不輟。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第十一章守璞自化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賓;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璞。


 


第十二章自靜則正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邦家滋昏;民人多伎巧,邪事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民自化;我無欲,民自樸;我無事,民自富;我無情,民自清;我好靜,民自正。


 


第十三章純純渾厚


其政懣懣,其民純純;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多智。聖人之在天下, 兮;為天下,沌沌兮。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 之。以智治邦,邦之賊;不以智治邦,邦之福;知此二者,亦足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遠,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第十四章下不自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下德無為,而有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上智為之而莫之明,故執兵而教之。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失禮而後失智。夫禮以亂情,故禮者,忠信之薄,而爭亂之首也。智以前識,故智者,道德之華,而愚妄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第十五章失道失德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邦家昏亂,有愚臣。


 


第十六章合道退居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第十七章直心無希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民之迷,其日固久;世其無定,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祆?)。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長短相形,音聲相和,先後相隨。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舉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作而弗為始,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十八章見素抱樸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第十九章無為心平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器無用之物,使目不眩;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勵其志,彊其骨;使民無知、無欲;使智者弗敢,欲者弗為。


 


第二十章不以兵強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至,荊棘生焉;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故善兵者,果而已,毋以取強;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謂果而勿強。


 


第二十一章兵不祥


奮(奮-田,讀sui(隼),義同)兵者,不祥之器,喪戎之氣,天道惡之。不得已而用之,恬憺為上。勝而勿美,若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者,不可得意於天下矣。


 


第二十二章自安於正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心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古之用兵者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故抗兵相若,哀兵勝矣。是謂:禍莫大於無敵,無敵則亡吾寶。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和大怨,必有餘怨,奈何其為不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殺。


 


第二十三章民愛其上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民愛其上也:勿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弗狹,是以不厭。民常不畏死,如何以死懼之?若使人常畏死,則為惡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勇於敢而殺,勇於不敢而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


 


第二十四章賢於貴生


民之饑者,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有以為,是曰難治。民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而輕死。夫唯能無以生為者,即所以得長生,是賢於貴生。


 


第二十五章道無死地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也。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生,動皆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第二十六章善得其保


善,人之所寶;不善,人之所不保。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是為襲明。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二十七章善得其貴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


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歸。


 


第二十八章道最易行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孔德之容,唯道是修: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善。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