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養心


 


今年的五月6日為農曆立夏。立夏當天,太陽到達黃經45度,“斗指東南,萬物至此皆生長,故名立夏。”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春天將盡,夏日伊始。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開始旺季生長。


 


立夏過後,天氣轉熱。中醫認為,“暑易入心”“暑易傷氣”。心為陽臟,主陽氣。所以,“立夏應養心”,即重點關注心臟。


但要注意,中醫所說的“心”與現代醫學的“心”是有所不同的。現代醫學所說的“心”主要指生理意義上的心臟。而中醫所指的“心”涵義更寬泛,不但指心臟,還包括人的情緒、精神和思維等活動


 


所以,立夏養心一方面要調節膳食營養,從飲食方面養護心臟。


比如,飲食要以低脂、低鹽、清淡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否則,攝入過多容易上火,不僅給心臟造成負擔,還易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為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早晨可食少許青蔥,晚飯宜飲少量果汁。日常就餐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以預防心臟動脈硬化。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能起到強心的作用。


 


另一方面,養心還要重視精神、情緒的調養。中醫認為“心主精神”,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情緒活動由心來主管。


立夏以後,氣溫升高,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有些人平時溫文爾雅、不慍不火,可到了夏天,卻變得性情急躁,常為小事大發脾氣,就是因為氣溫升高,心火過旺所致。因此,“立夏”之時人們的情緒調節很重要,最好保持笑口常開、情緒平和。炎炎夏日,精力消耗大,中午應盡量午休片刻,以便恢復精力。


 


中醫養生專家表示,暑、濕、汽為夏天的主令,還會常夾帶火熱之氣。因此,大眾在夏季養生應要遵循四大養生保健原則。


一、要健脾除濕 夏季濕邪是一大邪氣。加之夏天脾胃功能低下,此時大眾常會覺得胃口不佳,易拉肚子,並會出現舌苔白膩等濕邪較重的癥狀,因此應要服一些健脾利濕之物。可選擇健脾芒得化濕及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二、清熱清暑 夏季天氣酷熱,機體心火也會較旺,此時常用一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中藥,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進行祛暑。


三、補養肺腎 按傳統五行規律,夏季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應要補養肺腎之陰。可選擇酸收肺氣藥五味子及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麥冬等,以防出汗過多,而耗損津氣。


四、冬病夏治 夏季機體與外界陽氣盛,此時可采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手法來治療一些冬季好發的病癥。如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鼻炎及哮喘等。


此外,夏季的日照時間長,天亮早,黑得晚。此時,大眾的起居作息時間也應要進行適當調整,在遵循晚睡早起的原則時,中午應要增加午睡,讓大腦及全身各系統都能得到休息,以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