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津液,是人體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生理活動的產物,也是這些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


從氣、血、津液的相對屬性來分陰陽,則氣具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血和津液,都是液態物質,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於陰。


氣、血、津液的生成,及其在機體內進行新陳代謝,都依賴於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而這些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又必須依靠氣的推動、溫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潤濡養。因此,無論在生理還是病理的狀況下,氣血津液與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相依存的密切關係。


構成人體並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中還有"精"。"精"在中醫學理論上的基本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質,包括氣、血、津液和從飲食中來的營養物質;狹義之"精",即通常所說的腎中所藏之精,這種精與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都有直接關係。


氣、血、津液均為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都離不開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因而氣和血,氣和津液,血和津液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為用,病理上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氣】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


氣的生成來自於三個方面:


1.先天之精氣:即受之於父母的先天稟賦之氣。其生理功能的發揮有賴於腎藏精氣;


2.水谷之精氣:即飲食水谷經脾胃運化後所得的營養物質;


3.吸入之清氣: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


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作用:氣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激發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推動經氣的運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佈和排泄。


2.溫煦作用:氣的運動是人體熱量的來源。氣維持並調節著人體的正常體溫,氣的溫煦作用保證著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及經絡的生理活動,並使血液和津液能夠始終正常運行而不致凝滯、停聚。


3.防禦作用:氣具有抵禦邪氣的作用。一方面,氣可以護衛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氣可以與入侵的邪氣作抗衡,以驅邪外出。


4.固攝作用:氣可以保持臟腑器官位置的相對穩定;並可統攝血液防止其溢於脈外;控制和調節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體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遺精滑泄。


5.氣化作用:氣化作用即在通過氣的運動可使人體產生各種正常的變化,包括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實際上,氣化過程就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


氣的各種功能相互配合,相互為用,共同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比如,氣的推動作用和氣的固攝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氣推動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輸佈、排泄;另一方面,氣又控制和調節著血液和津液的分泌、運行和排泄。推動和固攝的相互協調,使正常的功能活動得以維持。


氣的運動被稱為氣機,氣的功能是通過氣機來實現的。氣的運動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個方面,並體現在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之中。例如,肺呼氣為出,吸氣為入,宣發為升,肅降為降。又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氣機的升降出入應當保持協調、平衡,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根據所在的部位、功能及來源的不同,氣可分為以下各類:


1.元氣:元氣又稱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並受後天水谷精氣不斷補充和培養。元氣根源於腎,通過三焦循行於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元氣的功能是推動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溫煦和激發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因此,可以說元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


2.宗氣:宗氣即胸中之氣,由肺吸入之清氣和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結合而生成。宗氣的功能一是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貫注心脈以行氣血。肢體的溫度和活動能力、視聽功能、心搏的強弱及節律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由於宗氣積於胸中,臨床上常以心尖搏動部位的(虛裏)的搏動情況和脈象來了解宗氣的盛衰。


3.營氣:營氣即運行於脈中、具有營養作用的氣,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所化生。營氣的功能表現為注入血脈、化生血液及循脈上下、營養全身兩個方面。


4.衛氣:衛氣即行於脈外、具有保衛作用的氣,與營氣一樣,也主要是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所化生。衛氣的功能包括: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溫養臟腑、肌肉、皮毛;調節控制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恆定。

 


【血】


血是流行於脈管之中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脈作為血液的循行通道,被稱為血之府。


血主要是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其主要來源是攝入的飲食物。飲食的優劣和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著血的化生。此外,精血之間相互資生、相互轉化,因此,精氣是血化生的另一個來源。


血的主要功能是營養和滋潤全身。血循行於脈中,內達臟腑,外至肌肉、皮膚、筋骨,不斷地為全身各臟腑器官提供營養,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正如《素問·五臟生成篇》所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血又是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人的精神、神志、感覺、活動均有賴於血液的營養和滋潤。


血液循行於脈管中,周而復始,如環無端。氣的推動作用和固攝作用是血液得以正常運行的保證。


心主血脈,心氣的推動,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動力;肺朝百脈,運行於全身的血液都要彙聚於肺,合成為宗氣後貫注於心脈以推動血液運行;脾氣的統攝作用使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肝的疏泄功能使氣血運行通暢,肝的藏血功能則調節著血液的流量。

 


【津液】


津液是體內各種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體液及正常的分泌物。與氣、血一樣,津液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津液的生成是通過胃對飲食的初步消化和小腸的分清別濁、上輸於脾而完成的。脾一方面將津液輸佈到全身以滋潤和灌溉各組織器官,另一方面將津液上輸入肺,再由肺進一步宣發,將津液經過氣化形成汗液排出體外。或經肺的肅降作用,將津液輸送到腎和膀胱,經腎的氣化作用變為尿液排出體外。


津液有滋潤、濡養的作用,可以滋潤皮毛、肌膚、眼、鼻、口腔,濡養內臟、骨髓及腦髓;另一方面津液可以化生血液,並有滋養、滑利血脈的作用,是組成血液的主要成份。此外津液的代謝還有助於體溫的恆定及體內廢物的排出。

 


【氣和血的關係】


氣屬陽,血屬陰,氣的功能以推動、溫煦為主,血的功能以營養、滋潤為主。氣血之間存在著氣為血帥、血為氣母的關係。


氣為血帥指的是氣能生血、氣能行血及氣能統血三個方面。


氣能生血:血的化生過程離不開氣化。無論是飲食物轉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轉化成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轉化成血液的過程,還是精轉化成血的過程,均需要依靠氣的作用。氣盛,則生血充足;氣虛,則影響血的化生,甚而出現血虛。


氣能行血:血液在脈中的循行有賴於氣的推動,即所謂"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發佈散、肝氣的疏泄條達均與血液的運行密切相關,無論哪個環節功能失調,均可導致血行不暢。


氣能統血:氣對血液具有統攝作用,使之循行於脈中,而不致外溢。氣的統攝作用主要是由脾氣來實現的。如脾氣虛,不能統血,臨床上就會出現各種出血病證,被稱為"氣不攝血"。


血為氣母:血是氣的載體,同時也是氣的營養來源。因此,氣不可能在沒有血的情況下獨自存在。臨床上血虛會使氣的營養無源,導致氣亦虛;血脫則使氣無所依附,從而氣也隨之而脫。

 


【氣和津液的關係】


氣與津液的關係同氣與血的關係很相似,主要表現在氣能生津、氣能行津、氣能攝津和津能載氣四個方面。


氣能生津:津液來自於攝入的飲食物,而飲食物化生津液則依賴於脾胃之氣。因此可以說,氣是津液化生的動力。如果氣虛,脾胃功能減弱,則可見津液不足之證。


氣能行津:津液在體內的輸佈和排泄依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通過肺、脾、腎、三焦、膀胱等臟腑共同的氣化作用,可以實現氣對津液的行津、化水功能。任何原因造成氣虛、氣滯或相關臟腑功能失調都會導致津液輸佈、排泄障礙。


氣能攝津:氣對津液具有固攝作用,可以有節律地調節和控制津液的排泄,維持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如果氣虛固攝作用減弱,則會發生體內津液無故流失,如衛氣不固而自汗,腎氣不固而尿頻、遺尿等。


津能載氣:如同血一樣,津液也是氣的載體,氣同樣依附津液存在。因此津液的流失也會使氣受損傷。如出汗過多,或大量嘔吐、腹瀉,會使津液喪失,同時也會導致氣隨津脫。

 


【血和津液的關係】


中醫認為,津血同源,因為血和津液都是由水谷精氣所化生而來的,全身組織中的津液滲於脈中即成為血液的組成部份,而血液如滲出脈外,則成為津液。


血和津液同為液體,均以營養、滋潤為主要功能,故二者同屬於陰。病理上,血液和津液相互影響。例如失血過多,津液便滲入脈中補充血液之不足,由此也會造成津液的不足,出現口渴、尿少、皮膚乾燥等症狀。而津液大量損耗時,也會導致血脈空虛,或血液枯稠。


在臨床治療時,對失血者不宜用汗法,對大汗傷津者則不宜用破血、逐血藥,就是考慮到津血同源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