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論簡事


 


修道之人,莫若簡事。知其閉要,識其輕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應絕之。猶人食有酒肉,衣有羅綺,身有名位,財有金玉,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藥。眾皆徇之而自致亡敗。何迷之甚也。



【釋義】


心本空寂、清靜自如、唯獨無偶,簡。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意識界,簡。《金剛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觀世音心經,真空妙理無為法是佛綱。


以無印心,觀自在 ,萬法皆空。而獲大自在,入無為無所不為,謂大自在菩薩。觀萬象,生萬意,應萬事,生萬變。來則有,去則無,心無挂礙簡。居人海乘風浪,在塵離塵,在欲離欲,和光混俗,背境觀心,心喻鏡明簡。


 


 


五、 論真觀


 


夫真觀者,智士之先覺,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為損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禍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觀本知末,又非躁競之情。收心簡事,日損有為。體靜心閑,方可觀妙。


然修道之身,必資衣食。事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須當虛襟以受之,明目而當之。勿以為妨,心生煩躁。若因事煩躁,心病已動,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資船舫。


因何未度,先廢衣食。虛幻實不足營為,然出離虛幻,未能遽絕。雖有營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不同貪,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跡每同人,心常異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釋義】


眼見前,不見后,見表不見內,視察一切,視者,覺也。眼只是晶體透明之器官,見是心,非眼。心不在焉,視而弗見,此處指真觀。覺


悟真空之妙有謂之觀。即心經觀自在菩薩。道德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


慧眼觀俗,見心同時也見表,謂之通觀。佛以無上妙智慧,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俗觀只見色相,不透心性,謂之觀相。真觀,認自本心,識自本性,在悟觀者是誰。觀自在菩薩的觀者是如來心,被觀者也是如來心


以心觀心即以,作何觀想?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觀何?返觀內照,返聞自性,聞者即是覺。自參自悟自覺,內不生觀念,外不起觀心。觀者,自在自如如即


照見五蘊皆空,念不生相,心不生法,無為自在,即是自然虛無大道。起觀想之念,生 觀妙之障。有障觀何,蔽觀者昧。不生觀想之念,即去污除垢、止念還虛。萬事畢了然無一物。不觀之觀即真觀。


 



六、 論色跡惡


 


前節雖斷緣簡事,病有難除者,但依法觀之。若色病重者,當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終無色事。當知色想外空,色心內忘,忘想心空。惟有智者,善觀而達識之,樂天知命,故不憂貧病之苦也。


經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譬如勇士逢賊,揮劍當前,群凶奔潰,功勛一立,榮祿終身。今之貧病惱亂我身而寇賊也。立刻正心,則勇士也。


惱累消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凡有苦事來迫我心,不以此敵之, 必生憂累,如人逢賊,不立功勛,棄甲背軍,逃亡獲罪。去樂就苦,何可憫哉。若貧病交侵,當觀此苦由我有身。經曰:及吾無身,吾何有患。



【釋義】


無極真空純至靜,靜到極點太極生。無極真空。太極 先天混元一氣。兩儀 ,天地變易之氣。皇極 交易之氣,即物質世界,人類社會。由混元一氣開始統稱為色,色由空轉化而生。


畫是白紙,畫家化而生畫,白紙即畫,畫即白紙。無極化太極,無極即太極,太極即無極。不同的一畫,畫萬物。一化,化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因空而育化,白紙因畫家而化成畫。天地萬物源生于空,所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無空,色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空色一體,空能生有,有歸空。當今地球上六十億人,百年后皆化灰塵。空生幻相,相質變歸于空。覺性本空,不生不滅。黃帝曰:天地有質變,理氣了無終始。


當今人類社會之六十億人,實質是一百年后的骨灰在活動。理氣離體,當即立滅。天地萬物皆真空幻化無常的物質色相,質變皆無。大地上六十億人每天在吃地球,大地的生命也是無常之物,資源盡則亡。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的軀體是暫存體幻化身。一波下去一波上來,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新人換舊人。人潮永無了休,一潮天子一潮臣,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只不過是銀幕電影,時過境遷影也無。


功名利祿、酒色財氣、父母深恩、夫妻兒女之重愛,不入真生命之流。放手如是,不放手也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苦為了貪欲犧牲了真明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