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莫將心緣心


明如是持之意,同理與際之玄,得此玄意,名之曰心


夢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得此心,仁義而已矣,酸辛而已矣。


春生秋殺,合之分之,全任自然,其可更緣它心乎。凡未合自然之紛擾,莫不起于心緣心,羽坎重險,其攀緣心之謂乎,可不慎諸


在這裡,講求的是一個非表像順自然的說話,在上面,我們了解到不可為心是心順境見是的道理,在這邊,同與演申的也是一個不誤用應心用心的說話,於此,如上同指一個分別的差別,即為心者,無求無謂,應的是一個是非的真實,而非表像的需要,如同春秋風起殺暮之氣,即為自然中演申心的應順,緣者,如氣之陰陽,是善有惡,在善惡間都有真實,順其冷暖,即為心的應甘,氣的順在,理的循道,季的順從~


 


十、還莫住絕緣


此句承上句而明緣心之反,既然緣心是非,反之而住於絕緣而非,原其住于緣絕者心,仍因有緣心而起,知緣心之非而絕之,悉若忘其緣心而無有乎緣,既能忘緣,則何絕緣處可處心!?


這句也是接上句的說話,同與緣份比喻,人與人間常有絕緣斷交的說話,或不知,這個絕緣的想法,就是由緣所演申因為有緣,所以覺得無緣!


這邊要告訴我們的,還是一個不一定的道理,同詆上面陰中有陽的說話,要我們了解的,是所有的順序都有其中的規序存在,是因為有是才會有是,非者亦同 ,這就是是非的順序所在!


不要在心裡設下太多的肯定,同理世應,這些絕斷的想法,往往是另一種緣份演申的開始


同如感情,因為愛一個人才會有恨,前面是愛的交往,後面是恨的斷交,但不知,這個恨心積存心裡,於後的演申即為恨的緣起,這情有斷嗎!?沒有…..只是由一樣的愛轉變成更多的恨而已~~


 


十一、心在莫存心


心有緣心與絕緣兩端,能不緣不絕是謂存心,並此存心而無,則何來絕緣,是謂莫存心


故心宜在,尤貴莫存心,不然,在在而存之,勢將不期而或緣或絕,獨意之未得法,理際之未同,然則存心未去,能不為虎所嗤乎,人心惟危,豈虛言哉


緣份 ,有有緣及無緣兩個極端,同與陰陽一般,冷熱互極,在於陰陽冷熱及有緣無緣間,同為心的體會感覺,有如一杯水,你覺得冷他覺得熱,這邊要告訴我們的還是一個不設防的說話,就像喜歡與討驗一樣,這個設防感覺,將決定你的冷熱知道,並進而演申你於喜歡和恨的演申結果,如果,你的心裡充滿了這些設防想像,當你遇到相關的時候,就像看到一杯冒煙的水,你已經先告訴了你的心裡這是熱的,或他好討驗ㄜ~~~


真是如此嗎!?還是不一定的,有煙的水不一定真的那麼的燙一時的討驗,或許只是你沒看到對方的優點,但如果你一直用這樣的心態去看見一個人他對你來說永遠都是不喜歡的~~


 


十二、真則守真淵


真指莫存心之心在,此心真心而守真淵,猶泰和之和一氣,道心惟微之象,復見其天地之心乎


在這邊回到原來的道氣泰和之說,如果 ,上面所指的注意是假的表像,真就是像陰陽相交的那一點純真之氣,於德,即為中心至堅,正氣之理,也是我們在見看是非中的那一點中間之明,幫助我們看見事應中的真實之輔的角色,定位以及心態


同理演身其他 ,如果,世應中的真實能以此心交心,如何為世亂所擾心,你心是正的自然不偏不歪,你的角是踏實的,你每一步踏的也一定是穩在的!


同以身形來講,合朔成丹,金丹練成為周天之循精合成養,當你於體的規序是如此的順序自然,周天自然形成,金丹同與守固


 


以上四句為一廚,其味苦,臟於心,德於禮,行於火


行禮以息止之火,盛而有序,葺而不亂,嘉會之合,禮本為太乙之謂也


在這一廚,是以人性最多的心情情感來比喻這個臟應的說話,進而演申與其他的相關與重要


在許多世應中,見看選擇常常是最為難的苦,當有心有知想要守住這個中間心態,也常因當下的人,事,境..影響變動著內心的情緒與決擇,於其間,還是一個心態與定位的問題,你要用什麼角度角色去看見裡面!?


如同旁觀者清,這個第三者角色,往往更容易使我們看見其中更多的不一定,於此,或許會想說這一段講的是一個當下情緒及心態的轉換,當與世應,你要將自己設在圈裡,你就只能看計圈裡能見的東西去定見裡面的是非,當你能於發現後,使自己跳出圈裡,相信你可以更公正,清楚,明白的去看到更多圈裡與圈外的可能


火,是所有形勢的動力,心的跳動與想像,同樣決定你我於是應陰陽中的見看與定位觀念,


同於行禮,做人有禮,應氣有理,你於當下的禮與理,是你於禮理中的理解與運用,你必需先有精合體會,方能禮合於理,這個中間精合後的思考協調是所有禮行於理的演申的關鑑角度,保持這個中立清明的角度,不是如過,自然腳踏實地,陰陽是非,真假在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