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說法最早可追源自『書經』中,可以說是和『易經』裡的一些論理...一樣的古早


所謂五行,其基本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素質…..五者為素,其『行』字依東漢大儒 鄭康成的譯說是為『順天行事』的意思,其道理主要為順天行事者,包含了五方四時,生剋及忌等各種規律關係...


 


到西漢初年,五行說於術數間的演化,指導人生如何遵行...上合天命,下應人事,以轉禍為福,避凶趨吉......形成一個基本的運用體系~~


 


五素會以五行為名,用的是一個總稱,各為其廣范的代表


--- 一切金屬物質,或廣至深入地底的礦物~~


--- 代表一切土質的東西,小到飛沙浮塵,大至高山厚地~~~


在於本質特性


堅固銳利~~


根深葉茂同應於萬物間的生氣~~


性輕,,同有堅毅,應強則剛,應弱則順~~是為五行間最為多變的一種性屬~~


性剛,,~~


性厚,~~


也因五行間素質的隨機多變及義廣,於應用間,也產生了互相間最大的動與演申相應~~


 


如以上提順天行事的應解來講,五行素,或說是為五種順天的『行氣』,其間同樣各有特性,各有特色,在本質間,可以是為極大的差異方(如水火) ,卻又能有著一種互相依賴的存在模式(如木要生需要水) ,或互相節制的相應關係(比如土擋水)


當其間的位置安排是對了可以使雙方皆有受益,取得平衡,但如果位子錯了不但影響的是兩者之間,甚至影響將為整盤皆亂~~~於此,引申的是大家常知的五行生剋的道理


 


 


五行生化與行向意說


相生


木生火…..


木能生火,大家都知道木質本身是為易燃物,也可以說木的內部本質蘊藏了生火的素質,火上加薪() ,跟火上加油的說法一樣,木越多火越旺~~~


 


火生土….


火,包含光源,熱源,能源等形質,火生土的意思,有如陽光照射大地(火熱與溫)始萬物能有生機,另一方講,火同能毀滅焚化,當萬物受到太多的火熱,使應乾枯毀滅,復歸於土~~~於此,火...同有木的生說,如植物生長,由小到長成,到老枯,這一個陽升與盡的循環,最後死了...回歸大地...於土~~


 


土生金


一切金屬皆由山中土裡地底挖掘提煉出來的~~


金生水


這個比較麻煩講,因金是屬於由地藏起生,性本寒、冷,當寒氣遇聚即凝化成水,於此比如下雨,水上蒸為氣,氣遇冷凝結成雨...水~~~在成水之前的水氣如果說是金,金氣的相結...即成為水~~


 


水生木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水份的補充,有了水份,則以生氣蓬勃,開花結果~~


 


 


相剋()…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其剋字,有壓抑、節制的意思,其情勢一樣能有輕重,輕或無礙,重則可為大兇,或至毀滅~~


如水剋火,水能滅火,火能熔掉金屬,金屬能夠削消木質,木能制土如山林造木可以防止土石流動~~而土能擋水,如俗語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土可以阻擋水的去勢,如河岸邊的提坊,能把河水的流向加以約束或阻擋,不使范爛成災,於此即是為擋與約束...相互間的制衡~~


 


五行間的相生相剋,可以是福,也可以為害,其中的生化與應,全在其形素的相互關係中演申~~


以上是為五行形素間的簡述說法,雖然是以大向說話,但以理以貫這五形間的生化道理,不只於界形述說,小至本體,同樣能有其生化道理,比如我們傳統的中醫論向,就是以此五行相應來與解析其間五臟與合~~


如引於體的心肝脾肺腎其顯於形,動於向,裡面的生化是非,是知也是解~~~醫者如此,山命相卜….同引於動,風水如此,命卦如此,靈應術動亦是如此~~


 


 


我們常講不知也能有知的學,這些補充資料,大人不可能跟你細講,比如有見人者有說母娘論裡常提到乾坤兩儀的動應,於板間許多友人或已有了解兩儀是為陰陽,黑白,真假,男女乾坤…..,我們或許暫議於為兩個雙向的說話比喻~~


其間動應組織…..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於此或許我們試例為….


一件事的發生,你心先應對錯(方向) …(四像思考),決定該與不該(定兩儀,知是非),其所生的方向,即為你未來執行對應的依方.....(對...自然做,演申下去~~不對.....也要有不跟...收退不參的方法~~)


於後的對應方法與演申…..八卦,你要由那個方向去切入,回應!?其間的變動,即為五行….是要順應相生!?還是相剋排擋!?


 


 


於應間相信也常提到學行是在學…學習應用於事應間的竅門...且於學知間了解自己有多少不足要補~~


我們或講….如果你想要在這個無形的環境區塊學行,你必需先理解這個區塊裡的基本,除了自己以外,還有於此間的相關知識,如大家都講兩儀,八卦,五形.....這是什麼東東???你才能了解祂們的說話其道理與為什麼~~


 


於知與用,是在變通,可以1就是1,也能1能生2,如果要玩那種搞不清楚是大人沒講,理不明白...推一句...我都是交給祂們不好說這是自我推洩的說話,只是覺得,既然有心要在這裡執與命令,你是交給祂們,也不是全部交給祂們,因為...雖然做的時候祂們是有參與,但.....於應...大多是你~~~


如前提濟公師父的說話…..神明採生,不是生有何特殊不同,或許該講,這個生是比一般人更加可憐,祂們的採用,或說有緣,有情,讓我們能跟著祂們,介由祂們的教與能力的演申,去幫助需要的人,給我們增加行功化果的機會,所以說…..救世,也是在救己~~~


 


於其學應,如常講的道行,道行本身並不全在無形上,同樣是有內外,於外...或許執應,但要於外的前提是個人要先有能到於內的標準.....修身..養性..強身..健體~~


同演於應世,我們必需自己先有穩定的身心,你才能去告訴人家你要穩定~~~


我們必需先有強健的身體,才能使人了解身體健康陽氣旺就算運衰或有陰近,要有沾帶…..鬼陰也是會怕陽重的~~~


或同換想如果今天我是病焉焉一個,你會聽信我的身體健康說嗎!?絕對不會~~~


如果今天我的氣息無法理解生巡,又如何能解人氣阻知人氣痛呢!?


 


 


於此,僅因近來部份友人有提,今天整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能有幫助,如有不足,或許再請留訊,當然這只是一部份說法,其中的演申可能很多,如前有講其應變是於情境人事裡依當下的條件去變化生減其間.....


 


學行間的許多基本知識,相信各方好友都能於坊間書店或網間得到更多的資訊,知識的吸收,同等於經驗的累積,把知識當知道,當你有機會有遇時,即為你的驗證時刻,產生理解知道.....應於未來,於此,同為知與演申~~~


同心祝福大家學能有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