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各類水果競相上市的季節,西瓜、桃、李、梨、荔枝、龍眼、香蕉、還有葡萄、柚、蘋果等應時果品琳瑯滿目、繽紛異常,在酷熱的夏季品嘗著清爽可口的水果,清夏清暑,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但中醫認為,人的體質分為寒、熱、虛、實,水果也有水果的性質,進入體內後,也會產生“寒、熱、溫、冷、平”的作用,因此,面對目不暇接的誘人水果,若是不加選擇地吃,可能會讓人不舒服,甚至吃壞肚子。


 


先了解自己的體質


中醫學將人的體質分為寒、熱兩種。熱體質的人,產熱能量增加,導致交感神經較興奮,身體較有熱感,臉色紅赤,容易口乾舌燥,喜歡喝冷飲,進入冷氣房就倍感舒適。而寒體質的人,產熱能量降低,導致副交感神經興奮,代謝率下降,也由於體內產熱量減少,所以手足較冷,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也愛喝熱茶。


 


再了解水果的屬性


中醫認為,食物屬性有“四氣”,水果屬性和體質有著密切的關係,食物進入體內後,會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如果不溫不熱,屬“平”性。因此,每種水果如果進入了人體,也就有它的“個性”。中醫更強調均衡、陰陽調和,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體質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吃水果時應遵循此原則。同時,地形、氣候也會影響生理與飲食,比如亞熱帶地區,仲夏暑熱難當,受天熱、地暑的影響,人們常發生頭痛、身熱、口渴、心煩等現象,為了達到均衡,最好選擇吃些寒涼性的食物。


中醫所稱的熱性水果,指的是熱量高、糖分高的水果。這些水果吃下後,肝糖合成增加、胰島素與升糖激素比例上升,就容易上火,身體能量增加,就比較“熱”。相反地,熱量密度低、富含纖維,糖分少的水果,就屬於寒性,這樣的水果吃下去纖維和水分會佔據胃腸空間,讓人吃不下其他營養的食物,人吃多了就沒體力,也愈來愈怕冷、虛弱。身體營養素足夠的人,不管吃哪類水果,只要不過量,應該都不會有大礙。一旦身體狀況不理想,如體內熱量較不足的虛、寒體質,吃涼性水果就會感到極不舒服,甚至吃壞肚子。


 


科學選擇飽口福


不同體質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類型選擇水果,既飽口福,又益身體。腸胃不好的,最好是選擇“溫和”一點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容易消化的瓜類、水梨、蘋果等也不錯。不過,中醫辨證上,虛寒體質以及有慢性腸炎、十二指腸潰瘍,或者“胃寒”,也就是胃炎、胃潰瘍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涼食物。芒果好吃,有人卻碰都碰不得,因為一吃就過敏、皮膚瘙癢。醫生指出,芒果皮有組織胺成分,容易引起過敏,理論上芒果屬於“發物”,有感染性疾病、皮膚病、發炎症狀的人,吃“發物”就會誘發疾病或者病性加重。不過,歸類起來,芒果果肉屬於涼性,有生津止渴、益胃止嘔、利尿止咳等作用,對於容易暈車、暈船的人,能解除不適感。 水果味美,不可亂吃,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對症吃水果,才能吃得沒負擔、沒不適。飲食均衡不僅要注意“質”,也要在乎“量”,任何一種水果吃太多,無論體質再好,身體也會受不了。瓜果類由於水分多,吃多了會衝炎胃液,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荔枝、龍眼等吃多了都容易上火、燥熱。因此,在炎熱的夏天裏,水果應適可而止,切勿過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