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到農曆年關將近的時候,大家都會為了忙過年而準備一些事情,大部位都是從〈送神〉開始,因為以前是農業時代,所以留下來的習慣,大都是以〈農業〉為主,在過年前,也就是冬季的最後面,大家農耕完畢,也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未來一年的開始,所以以前的人非常重視。

  現今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些人們已經漸漸忘記了一些傳統習俗,但是有些卻深植人心,但是有些有作、有些沒作,因此將其中一些重點,再重新整理,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轉至命理網....



 


《送灶神》
  民間傳說(送神早、接神晚),所以一般多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天子時起,便先祭拜再去睡,好早早送灶神上天庭述職,也使灶神們可以上天庭佔個好位子。

  傳統上,一般皆在廚房灶上牆壁安著灶君神位,以一紙印神像為主,設一香爐,早、晚上香祭拜〈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許多家庭不一定會將灶君神像或圖設在神明廳上的〔神明綵〕上,故而多已於廚房另設灶君神位,或於搬家時以如開光方式應點或設無形得神位,在送神日時,如果已經有設的,供品等直接與神明廳前。於該神像前的下方即可。如果沒有的,於廚房瓦思爐前或旁奉請亦是。

  送灶神準備的東西如牲禮、水果、花生糖、甜湯圓、甜粿、糖元寶、炒米糖、麥牙糖、芝麻糖、糖果、酒、金燭、甲馬…等。

  傳統上特別重視〈甜食〉類的供品,三牲反而是其次,是希望讓灶君吃了甜頭,不會向玉帝打人間的小報告。將祭拜完的湯圓黏在灶嘴邊,象徵使灶君嘴角甜甜,不要在玉帝面前說壞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放一邊」。

  送完灶神後,才能夠大掃除,俗稱「掃殘星」〈但家有喪事者不可舉行,還是家中有人懷孕時要特別注意〉,台灣人叫做「清屯」。


 


《凊屯》

《清屯》就是年終的大掃除的用語,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整理【神桌】,因為【神桌】在平常不能隨意動,平時只有在旁邊稍微整理一下,在二十三日以後到過年前,這段日子都隨時可以無禁忌的打掃。因為習俗是配合人們的需求而定,因為過年快到了,大家都很忙,所以沒辦法固定在那天就來大掃除、整理【神桌】,所以才有這個習俗延續下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是二十三日,送完灶神後,到過年前一天才開始打掃。
現代人越來越懶惰或者是沒有再傳承下來,所以會整理【神桌】的人,也越來越少,這裡提供一些整理方法與大家共同研究。

一:首先準備馨香素果,燒香告知神明、祖先,說今天要【清屯】,請神明及祖先,先暫時迴避一下,等香燒燼以後就可以開始。

二:準備二張桌子,上面鋪著紅紙,神明及祖先分開放。〈如果地方不允許的話,用一張桌子也可以,但是不可以混在一起〉

三:清理神像或祖先牌位,所用的水是要用溫水,不可以用冷水。要先從神像先清理,在把水重新換過,在擦拭祖先牌位。(千萬不可以由祖先牌位先擦)

四:這一點很重要,就是清《香爐》,為什麼會說清香爐是很重要?因為看到大部份人在清香爐的時候,是整個〈香灰〉倒出來在清,這是不正確的方法,這樣的話很容易〈破財〉。正確方法應該先用小湯匙,一湯匙一湯匙拿出來,再把香爐整理乾淨、放在旁邊。等神桌都整理乾淨後,神明的香爐用七張〈刈金〉點燃後,在香爐四周過火,到一半的時候把火放進香爐內,等把香爐溫熱,再一次把所有〈香灰〉放進去,這個稱為《小出大進》,若是一次到出來清的話,稱為《小進大出》,若想明年年底在積蓄上有所剩餘,建議用這個方法來試試看。要先從〔神明爐〕先清理《用細網篩過香灰》,在把細網清理乾淨,在清理〔祖先爐〕。(千萬不可以由祖爐先擦)

五:再把所有神像,祖先牌位歸位,這個步驟也是非常複雜。

1:首先準備個〈火爐〉再點燃木炭,放在神桌下約十五分鐘。用七張〈刈金〉點燃後,在神桌的上下左右照耀,取其用火來清淨的意思,把剩下未完全燃燒的〈刈金〉放進火爐中。

2:再用七張〈刈金〉點燃後,在神像所坐及香爐的地方,用火來清淨,然後把神像及香爐歸定位。(神明的香爐用七張〈刈金〉點燃後,在香爐四周過火,到一半的時候把火放進香爐內,等把香爐溫熱,再一次把所有〈香灰〉放進去)並且馬上擺至妥當地點。在點十二柱香,依照時間的時鐘的順序,順時鐘而插香,第一柱香剛好插在一點的地方,口中唸出〈年年是好年〉第二柱香剛好插在二點的地方,口中唸出〈月月是好月〉第三柱香剛好插在三點的地方,口中唸出〈日日是好日〉第四柱香剛好插在四點的地方,口中唸出〈時時是好時〉,剩下的剛好在重複兩次。

3:再用七張〈刈金〉點燃後,在放祖先牌位及香爐的地方,用火來清淨,然後祖先牌位及香爐歸定位。(要注意,不可以超過〔公媽彩〕的位置,不可以侵犯到神明的地方)(祖先香爐用三張〈刈金〉點燃後,在香爐四周過火,到一半的時候把火放進香爐內,等把香爐溫熱,再一次把所有〈香灰〉放進去)並且馬上擺至妥當地點。在點十二柱香,依照時間的時鐘的順序,順時鐘而插香,第一柱香剛好插在一點的地方,口中唸出〈年年是好年〉第二柱香剛好插在二點的地方,口中唸出〈月月是好月〉第三柱香剛好插在三點的地方,口中唸出〈日日是好日〉第四柱香剛好插在四點的地方,口中唸出〈時時是好時〉,剩下的剛好在重複兩次。

4:一般人容易犯錯的地方有〔祖先牌位超過神明的位置〕〔祖先牌位超過神像的高度〕〔清香爐的時候,用傾倒的方式〕〔神明與祖先的香灰相混雜〕〔清理神像的時候用冷水〕〔未淨身就馬上去整理神桌〕等,希望大家能注意這些細項,使大家明年能過得更好。


《接神》

一般人說話很節儉,到最後都誤解這句話的意思,尤其這句《接神》的話,大家也是搞的迷迷糊糊,一般人聽到《接神》都想到接財神爺,其實這裡有一個更重要的《習俗》,就是二十五日的《接神》,那到底要接什麼神?就是玉皇上帝與眾神。

廿三日是灶君在這天向天上的玉皇上帝「述職」「休息」的日子,二十五日是玉皇上帝帶領眾神,到人間視察民情,所以這天也是非常重要,但是現在已經很少人在作這個儀式。

拜玉皇上帝與眾神的時候,是以玉皇上帝為優先〈天上神明與人間的生活方式大同小異,都有主客之分〉,所以準備的祭祀食物及金紙,都是用拜玉皇上帝的禮節,但是各地在拜玉皇上帝使用的祭祀食物及金紙方面,其實有很多的差異,一般使用祭祀食物都採用鮮花素果,金紙使用〈四色金〉。

二十五日是天神下凡日,玉皇大帝率眾神下凡巡視,故民間生活起居須格外謹慎,不可罵人、吵架、索債、禁止晒衣服、不可罵人…。


《除夕》

除夕是一年最終,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是台灣人最重視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準備豐富的食物要來祀神祭祖,稱之為「辭歲」。

在除夕夜前,有很多東西都要準備好,不管食衣住行樣樣都要計劃的非常好,才不會破壞新的一年的運勢,所以大家也特別謹慎,但最高興的還是小朋友。雖然今年的整體經濟不是很好,希望用這個除夕夜,去掉今年的不順,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所以本社特別提供這些資料,提供大家作為新的一年的參考。

祭祖:點上紅色對燭,供品有飯一鍋、菜十二碗〈連湯、裡面最好包含有(蔥、聰明)、(蒜、會算)、(芹、勤勞)〉,碗筷十二副,水果〈橘子、蘋果、香蕉、鳳梨、棗子、桃子、石榴、〉茶三杯、年糕、發糕、糖餅(粟子、花生、桂圓、佛手、百合、冬瓜糖)。金紙用刈金三支(年節不用錢紙),燃放爆竹〈為竹報平安〉的意思。時間為傍晚四、五點就可以開始拜。一些習俗如下:

1:筷頭朝祖先牌位,夾菜朝向外。

2:如有〈倒房〉,子孫有過繼於(倒房)應該增加,一人一副碗筷。

3:飯要煮多一點,先添一碗滿滿的飯起來,上面擦著(春花),放在牌位旁,象徵食飯有餘。〈春、音似台語的、剩〉

4:水果、年糕、發糕、糖餅,擺在神桌上面,但不可以超過神明的位置。

貼門聯: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從早期的避邪、求平安,到後來的求福、自顯門第的一種象徵。這裡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各位,因為住家的方向不一樣,受到日晒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在春聯快要退色以前,盡量把它拿起,避免影響自已的運勢或建康。

盆栽:花、草要把它清洗乾淨,然後繫上紅色絲帶,如果正在開花的更好。〈花同發同音〉

年夜飯:年夜飯所準備的東西,都是比輆有象徵吉祥的味道,要吃得愈慢愈好,有〈舊年吃到新年頭,象徵有餘之意,每樣菜都要嚐一嚐。介紹下面的年菜的含意:

1:長年菜意喻〈長壽〉,要從頭吃到尾,年壽才能長長久久。(不可切下去煮)

2:韭菜意喻〈長長久久〉(不可切下去煮)

3:魚意喻〈年年有餘〉〈不可以整條吃完〉

4:菜頭意喻(好采頭)。

5:魚丸、肉丸都有「團圓」

6:年糕意喻〈年年高〉

7:全雞意喻〈全加〉(雞、加、家同諧音)

壓歲錢:壓歲錢又稱「壓祟錢」,有鎮邪壓魅的意思。

整夜不睡,謂之不睏。〈守歲〉可祈求雙親長壽,在(不睡)的臺灣話是〈旡睏〉,〈旡睏〉意喻是〈不困〉,所以守歲也稱為「不困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