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臟象--六腑-小腸


 



†小腸居於腹中,上接胃,下接大腸。


†小腸與胃相連接處稱為幽門,與大腸相連接處稱為闌門。


†《靈樞・腸胃》:"小腸後附脊,左環回周疊積,其注於迴腸者,外附於臍上,迴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


†小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


†《素間・平人絕穀》:"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穀二斗 四升 ,水 六升 三合合之大半。"


†《難經・四十二難》:"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連積十六曲,盛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靈樞・本輸》:"心合小腸。"小腸與心通過經脈互相絡屬,構成表裡關係。


†小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


 


小腸的生理功能


 


小腸主受盛化物


†《素問・靈蘭秘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凡胃所受納之飲食物,皆受盛於小腸。


†化物,即消化飲食物。由於小腸比較長,所以食物在小腸中停留較長一段時間,進行著進一步的消化,這就是小腸的"化物"


†小腸接受胃所傳遞的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並須在小腸內停留比較長的時間以利於進一步消化,故稱其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諸病源候論・諸淋候》:"膀胱與腎為表裡,俱主水。水入小腸,下於胞,行于陰,為溲便。"


†小腸泌別清濁之功能,除吸收營養物質外,還與水液代謝有密切關係。


†小腸泌別清濁功能正常,則大便成形,小便量正常;


-若小腸吸收水液過度,則小便量多,大便乾燥或秘結;


-若小腸吸收水液不足,則小便量短少,大便不實而稀薄,甚則泄瀉。


 


小腸主泌別清濁


†泌,即分泌,使包含的液體流出。


別,即分別,使不同的物質分出。


清,指水穀之精微。


濁,指食物之糟粕。


†化物和泌別清濁的過程,是脾主運化及胃主通降的功能在小腸中的體現。


†離開了脾的運化功能,飲食物的消化、營養物質和水液的吸收就不能進行,"化物""泌清"就不能實現。


†《類經,藏象類》:"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穀而分清濁,水液由此而滲人前,糟粕由此而歸於後,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沒有胃的通降作用,食物殘渣就不能下傳大腸,"泌濁"也就不能實現。


†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歸屬於脾主運化的範圍之內,小腸消化、吸收不良的病症,如腹脹、腸嗚、便溏等,稱之為"脾失健運",並用健脾法進行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