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之道


老子的學說,即《道德經》五千餘言。《道德經》的出現,標誌著中華道家學派的正式形成。



《漢書‧藝文誌》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可見道家學說,原是一門兼容出世與入世的博大學術。


《道德經》的全部內容,主要是發揮“道”和“德”兩個名詞的含義,用以論述宇宙本體和人生哲學及修養方法的原理。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德”是“道”的具體表現形式,世界萬物皆由“道”和“德”的作用生化而來。因而老子之道,可以廣泛運用於天地人生的各個方面,故此《道德經》又被稱為“萬經之祖”。


當今世界上翻譯最多的書籍,除了名列首位的《聖經》之外,第二位就是中華道家的聖典《道德經》,可見道家思想“微妙玄通”,無怪乎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道家的世紀。


《道德經》對外用於治世,就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對內用於修身,就是個人的處世之道。後世之人,各有所取。政治家鑽研其中的統治術,修煉家鑽研其中的修養法,哲學家將其看作唯物論,文學家將其看作古體詩,清談家將其看作玄談,縱橫家將其看作權謀。亦有人將其視為兵書,如唐王真撰《道德真經論兵要義述》。現代人更將其視為經商理略,用於今日商戰。


在中華道家修煉學之中,主要把《道德經》作為修道的一部聖典。自從第一部煉丹經書《周易參同契》問世以來,歷代丹經著述,莫不引用老子之旨以立說,成為老子思想的一大流派。


北宋張紫陽《悟真篇》讚之曰:“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神仙無限數,盡於此處達真詮。”肯定了《道德經》在修煉學上的聖典地位。


莊子的學說,基本繼承了老子思想。《史記‧莊子傳》說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道家之言。”又說他作書的目的也是為了“明老子之術”。


《莊子》書中所論大道,基本上和老子的思想一脈貫通。例如在《莊子》書中說:“道昭而不道。”這和《老子》書中所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和“道常無名”之旨,理出一致。


但是莊子本人更加追求個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這一點和老子《道德經》中“貴以身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的政治思想,有所區別。


莊子的思想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他充份發揮了老子所講的“長生久視之道”,把“道”和“仙”二者合為一體,將得道成仙的人稱為“真人”,並且描述了真人的種種超凡形象,成為後世修煉家所追求的“仙道合一”的神仙境界。


如《莊子‧逍遙遊篇》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炁,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穀熟。”這是中華道家文獻之中對於神仙的較早描寫。


此外,《莊子》書中多處提到了中華道家的修煉功夫,如《大宗師篇》中說:“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書中所談踵息、心齋、坐忘、聽息、守一、緣督、導引等修真方術,為後世道家修煉法之張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