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


氣虛,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勞則氣耗”),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氣虛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如氣虛則衛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周身倦怠乏力;氣虛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而精神萎頓,頭昏耳鳴;氣虛則無力以率血行,則脈象虛弱無力或微細;氣虛則水液代謝失調,水液不化,輸佈障礙,可凝痰成飲,甚則水邪泛濫而成水腫;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表現一系列臟腑虛弱徵象。

 


(一)氣虛


陽虛氣虛可見面色泛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1.心氣虛,除上述氣虛症狀外,再加心悸、氣短、胸悶等。方可選獨參湯加減。經驗方:人參,蓮子各三錢,冰糖一兩隔水炖熟,吃蓮肉喝湯。


2.脾虛或中氣下陷,兼有納少,腹脹,便溏,氣短,乏力等。方可選補中益氣湯。


3.腎陽虛有身寒肢冷,動則氣短,或五更瀉等。方可選保元湯,真武湯,四逆湯,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經驗方:人參二錢(嚼服),黃精一兩,枸杞三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二)氣陰兩虛


除上述氣虛症狀以外,尚有陰虛表現。如口乾、五心煩熱、便秘、尿少、乏力,舌紅苔少脈弦細等症狀。


1.心氣陰兩虛可見心悸、氣短、胸悶等。常用生脈飲,炙甘草湯。經驗方:黃耆五錢、黨參四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二錢、柴胡一錢,水煎後一日分三次服用。(有發炎疾病、火氣大、口苦、煩躁、失眠,屬實症,非氣陰兩虛者,不宜服用此方。)


2.腎陰陽兩虛,常有:頭暈、眼花、耳嗚、耳聾、腰酸、腿軟、神疲、健忘等症狀。方可用五子衍宗丸,金匱腎氣丸等加減。

 


(三)診治參考:


有些報導,辨證時,屬氣血雙虧,用八珍湯、十全大補、人參養榮湯氣虛痰厥頭痛:用半夏天麻白术湯。脾陽虛痰飲作眩:用苓桂术甘湯。

 


預防:


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及足夠的睡眠。對於低血壓的患者,更應注重過規律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