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聖嚴法師 |
我們經常因為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生氣。 曾經有人告訴我,有一次當他正在氣頭上時, 因為忽然想起我說過的兩句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涼的甘霖澆熄了一樣, 同時也讓他看到自己待人不夠慈悲,沒有智慧,所以覺得非常慚愧。 我之所以提出這兩句話,是因為佛教本來就主張以慈悲度眾生, 既然要度眾生,怎麼還會有敵人呢? 當一切眾生都是自己要度化、結緣的對象,當然就不可能把他們視為敵人了。 「敵人」的意思是指彼此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譬如情場有情敵、商場有商敵、戰場有軍敵、政壇有政敵; 甚至同事之間,有時候為了要爭取較好的職位, 彼此競相表現,希望自己表現最好, 其他的人不可以超越自己,於是形成敵對的狀態。 這是人性中的劣根性,也可以說是弱點。 既然知道人性的這項弱點,就要調整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 首先要原諒人、同情人、包容人; 也就是說,對於不如自己的人,應該包容; 比自己好的人,則要向他學習。 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彼此學習、互為師友, 不但自己能夠得到成長,對方也會成長。 可惜的是,很多人想不通這一點, 無論如何想到的都是自己,不會替別人著想,看到比自己好的人不放過他; 不如自己的人更是欲除之而後快。 如此,好的不要,壞的也不要, 最後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一個,這就是不慈悲, 真正的慈悲是一體地對待別人。 慈悲的對象,除了慈悲別人外,也要慈悲自己。 因為不慈悲自己,會讓自己很痛苦 例如,有的人不肯原諒自己,於是就傷害自己。 其實做錯了事,改過就好, 若是不斷責罰自己,就會一直陷在痛苦之中, 這就是對自己不慈悲了。 對別人也是一樣,如果態度不慈悲,可能就會一再地傷害他人。 「智慧不起煩惱」這句話,則是讓人不起煩惱的方法。 人在煩惱中糾纏可說是最痛苦的事, 因為煩惱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 想要化解,就要運用佛法的空觀智慧, 有了空觀的智慧,煩惱自然就沒有了。 如果說煩惱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燈 ,當明燈照破黑暗時,黑暗就不見了, 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 其實,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為沒有明燈, 所以才會黑暗。 同樣的,煩惱本來是不存在的, 只因為沒有智慧,觀念上還會顛倒錯亂,才會產生衝突、矛盾和掙扎。 曾經有人類學家研究指出,人類最初都來自於非洲,且出於同一脈血源。 如果從這個推論來看,正好與佛法所說「眾生平等」的觀點相通。 不過人類是不是真的都出自同源, 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人類的基本需求和基本心態都是相同的, 也就是說,人性是相通的。 既然人的本性是相通的, 人類彼此之間便應該守望相助、唇齒相依, 能夠這樣想的話,不但對自己有益,對別人也有益; 而對別人有益,便是對自己有益,這就是推己及人的結果, 如此一來也就沒有所謂的敵人了,沒有敵人,就是智慧。
敵人」的意思是指彼此勢不兩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譬如情場有情敵、商場有商敵、戰場有軍敵、政壇有政敵; 甚至同事之間,有時候為了要爭取較好的職位, 彼此競相表現,希望自己表現最好, 其他的人不可以超越自己,於是形成敵對的狀態。 這是人性中的劣根性,也可以說是弱點。
要原諒人、同情人、包容人 ;也就是說,對於不如自己的人,應該包容; 比自己好的人,則要向他學習。 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彼此學習、互為師友, 不但自己能夠得到成長,對方也會成長。 |
風來了,竹子的枝幹被風吹彎;
風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像風沒來過一樣;
雲來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
雲走了,潭底乾乾淨淨的,好像雲沒來過一樣;
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就永遠直不起腰來;
清澈的潭水,也不會因為雲飄過,就永遠留住雲的影子。
同樣的,心胸寬大的人,不會因為別人兩句不禮貌的話,
就颳起永遠的狂風巨浪;
也不會因為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就在心底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樣,雲過了,不留痕跡。
像堅韌的竹子一樣,風過了,不留痕跡。
或許很多倒楣的事件發生之際,不愉快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這是人之常情,
我們也不奢求自己是聖人,不能生氣或悲傷,
但我們總可以要求自己,事後再想想有沒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
如果有,想辦法找出來,
如此一來,生活中就會充滿著喜悅。
總之,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而是發現得來的,
凡事總有好的一面,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發現而已!
人生ㄚ?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