唵 阿婆盧醯
此是觀世音菩薩本身。掌當胸。
譯:
「唵」為引導出生。「阿婆盧醯」為觀音。
解:
「阿婆盧醯」是說,道法不外清淨。
講:
修道之要,首重清淨,這是值得留意的。清是念慮的澄清,淨是心不雜染。我人修道,貴乎斬釘截鐵,不受諸魔騷動。若能發心克念,戒慎自持,把一切塵緣,拋盡淨棄,即可恢復本來的圓明佛性。如動靜皆能清淨,道則不期自成。但世人每每不信諸佛菩薩的得大解脫,是在五濁惡世中修成,以為離開了社會,脫離人群,獨自一人避到深山中修行,方是清方淨,這是一種大錯特錯的觀念。
盧迦帝
此是大梵天王本身。神仙為部落。
譯:
「盧迦帝」為世尊,世自在。
解:
「盧迦帝」是說良心不昧,遍體光明,即可與天地同體的意思。
講:
這句是菩薩勸告眾生,修道應保守良知,勿自伐賊,要時刻提防,朝夕把守,時時護持,處處留神的真言。我人本與天地同根,萬物同體。如能保其固有的本性,即能成佛。所以吾人不可有一絲毫的妄動。心一妄動,身中則少一份正氣。妄想一入,身中則添一種邪氣,這那裡還有成佛的可能呢?所以修道,要在于保持真心不散。
迦羅帝
此是帝神長大黑色。
譯:
「迦羅帝」為悲者、救苦難者、作者、興道業者。
解:
「迦羅帝」是說道心堅固,得大智慧的意思。
講:
這一句是菩薩本著慈悲的心意,引人修道入勝的真言。成佛作祖本無希奇,要在一心。心定,氣則平,猶如水的澄清,一切自成一番風光。因此,一個真正修道的人,無論遇到怎樣的大災難,
或何種困厄,都泰然自若,安然處之。唯這樣能化兇為吉,轉禍為福。
夷醯唎
此是三十三天。是摩醯首羅天神領天兵青色。
譯:
「夷醯唎」為順教,無心。
解:
「夷」為平,外夷。 「醯」為眾生。 「唎」為廣化。
講:
菩薩是以無量慈悲利人濟物,普化一切眾生的。所以,不管那一角落的眾生有所不幸,菩薩則隨其音聲普化,蓋因一切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的原故。
摩訶菩提薩埵
此是實心更無雜亂心。
譯:
「摩訶菩提薩埵」為亣傲心勇猛者。由「怛姪他」至本句是表菩薩的定慧兩足,萬行嚴身。這是隨眾生心,而不著相的,所以示現三十二應身以濟渡之。
解:
「摩訶」是說佛法廣大,人人皆可修行。「菩提」是說看破世界皆空。「薩埵」是說修無上道,萬法皆空。
講:
這一句是菩薩指出修道人,先要看空一切榮華富貴,把一切當作泡影,然後嚴淨身心,使無絲毫雜念的真言。尤其是初學者,必須要有堅實的真心,努力於苦惱的超脫。更要不著色相,人法俱空地深入道法。若不能看空一切,身心被身色所纏,那就無法了悟生死了。
薩婆薩婆
此是香積菩薩本身。押五方鬼兵以為侍從,不可思議。
譯:
「薩婆薩婆」為一切樂利,寶印手眼。
解:
「薩婆」是說佛法平等,利樂眾生,一切有緣皆可到利樂。
講:
這一句是菩薩示現不可思議的相貌,以無礙的辯才,樂利一切有緣的真言。當普渡大地眾生時,第一要不看清自己,不看輕他人,死心塌地不避艱難,不畏困苦,一心前進方能樂利眾生。如遇有佛緣而不加修持,或貪戀色相,忘卻了生死的大事,或始勤終怠,志向不專,疑信參半,那就不特不能修道,墮落沙塵,而且永無了脫之期了。
摩囉摩囉
此是指衣菩薩手持如意相罰語。即為齊。
譯:
「摩囉摩囉」為增長、如意、隨意。即是指如意珠手眼。
解:
「摩囉」是說修道者即得如意珠寶。第二句「摩囉」是說如意寶珠澄澈光明,渾圓無礙。
講:
這一句是菩薩指示修道者,欲得如意珠寶,必須先持如意果的真言。意是由心而起的。所以,我人平常所謂的念頭即為「意」。修道之要首在掃除一切雜念,滌慮尋真。內則要清淨自如,不得有絲毫的罣礙。
摩醯摩醯.唎馱孕
此是白髮彌陀佛本身。為從容。
譯:
「摩醯摩醯」為無心極意,大自在。這是指五色雲手眼而言。「唎馱孕」為蓮花心,是指青蓮花手眼。本句為菩薩的化身。
解:
「摩醯」與「摩訶」同,為即時大自在。又「摩醯」是説道人無時不自在的。「唎馱孕」是說修成金剛蓮花法身,得蓮花寶座。
講:
這一句是菩薩希望亣意眾生,趕快修道,事事本乎中道的真言。我人心若太虛,內外則清白,似流水行雲,毫不沾滯。這樣,哪裏還有不成金剛不壞身的道理?但世人貪著執迷太深了,因此失去了成佛的大好機會。試想:人生大壽,不過百年,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衰,其間經過的辛苦煩勞,無非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而已。在這期間不是溺於名利恩愛,就是墬入酒色財氣,虛度光陰,有何足貴?真是值得吾人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