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此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譯:



   「婆盧吉帝」為觀。「室佛囉」為世音。「愣馱婆」為海島大悲處、慈愛宮。『西城記』說:『咀落伽山,在南海,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舍。』自「南無」至本句為:祝願加護,顯化功德寶山,莊嚴殊勝。

解:
   「婆盧吉帝」是說心與道合,渴得大圓滿光。「室佛囉」是說出入遊行,隨意自在。「愣馱婆」是說由于成道,十方世界聞其音聲悉皆信仰。

講:
   這一句是菩薩告人修道,應以凝神專一,勇往邁進的真言。參禪靜坐本是鍛煉心身統一的功夫,所以用功時,須要頭正身直,心定氣平,不得有絲毫的造作。祇要直心不假外求,自得大圓滿的光明。問心無愧,邪魔不敢侵犯,一切都得隨意自在了。

 


南無那囉謹墀


此是清淨法身昆盧遮那佛本身。大須用心。

譯:

   「南無」為皈命。「那囉」為賢。「謹墀」為愛。全句為:皈依賢愛慈悲心,恭敬心,無上菩提心。




解:
   「那囉謹墀」是說愛護賢者、善者。

講:
   這一句是菩薩慈悲,告訴世人皈依三寶,應先行人道的真言。修道人首應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以接引後學。有人以為修道,祇求自己了脫便算了,豈不知這是小乘教徒自私的作法。我[人應發大心,學習大乘菩薩道行,以濟世渡人為己任,抱「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弘願,以渡脫一切的眾生。若人人能發這弘願,則世界自可化為清淨琉璃的世界。人的所以尊貴,在有仁義以及忠恕的念頭,我人學佛修道,則更應發大慈悲心與菩提心去救世渡人。所謂愛心護者,廣為接引,庶幾不負菩薩說此大悲心佗羅尼的苦心。這是任重道遠的。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


此是羊鳴羊頭神王,共諸天魔為眷屬。

譯:

   「醯利」為心。「摩訶皤哆沙咩」為大光明長照明、空觀心。



解:
   「醯利摩訶」是說廣大的慈悲,能夠救苦,並能與榮。「皤哆沙咩」是說有功德者,則吉神擁護,萬魔不侵。

講:
  菩薩鑒於世人把名利、富貴看的太重,自尋苦惱,所以說此真言。因而修道人首先要看淡一切,一心一意的悟道方成。若俗心淡則道心濃,人心空則道心堅。如此,即能空心、空身、滿腔的生機勃發,得捨苦就樂。眾生猶如己身,萬物亦為一體了。我心清淨,則外魔不起,正己成物,則眾苦得救。所以經說,住於大悲心而修萬行,福報自然臨身,魔皆遠離。修道不應住於有為與無為,更不得住於過、未、現三世。當知諸緣皆空,顛倒虛妄。所謂因緣,實也非因緣。所以「金鋼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塵世的高官厚祿,也不過是一世一時的榮耀,有何足貴貪戀、羨慕、景仰呢?

 


薩婆阿他 豆輸朋


此是甘露王菩薩本身。亦是觀世音菩薩,部落以為眷屬。

譯:

   「薩婆」為一切,指平等心而言。「阿他豆」為為富樂無貧,如意無滅,亦即所謂無為心。「輸朋」為為嚴淨無憂,即所謂無見取心。


解:



   「薩」的意思是看見。「婆」的意思是平等。「阿」是一切法清淨。「他豆輸朋」是道法無邊,能利益六道四生,同沾甘露的意思。

講:
   這一句是菩薩大慈大悲,欲人堅心修持的真言。一切眾生,均可修道,同證佛果。這無富貴貧賤之別,只要肯發心修道,堅持不二,人己兼渡,內外並修,則可得金鋼正果。所謂諸法平等,即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要在有志與無志而已。故凡一切人、天、阿修羅、地獄、餓鬼,乃至畜生等,聞了此道,即應時刻不忘,一言一語的惺惺不昧,念念皆善,與道契合,至死不渝,方能達到永久不壞的金鋼體。若向天人,天人皆尊重;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若向畜生,畜生自得大智慧;若向昆虫蠢動含靈,則悉皆解脫。可見其道法的廣大無邊,不可思議了。

 


阿逝孕


此是飛騰夜叉天王巡歷四方,察其是非。

譯:

   「阿逝孕」為無比法、無比較。即是卑陋心、無雜心。自「南無」至次第四句是菩薩的般若心法。此為「大悲經」中的十種心----佗羅尼相貌故,謹當修行。


解: 

   「阿逝孕」是說善者則獎勵,惡者即懺悔。



講:
   這一句是菩薩悲憫眾生不知修善,甘願墮落苦海的真言。為怕眾生懈怠,不時遣派飛天,夜叉王等,晝夜不停地巡歷四方,並大顯威靈警誡眾生,期彼早日改過遷善,去惡存良。凡有志修道的人,更應當觸目驚心,引以為戒,速發大願,反邪皈正,去偽存誠,不可逐境生情。至於不善業的人,若能即時改悔,菩薩亦的加以引渡,既往不究。總之,所謂修道,不外是改過遷善,淨其意念而已。這是修道的唯一捷徑。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此是婆加帝神王。其形黑大比豹皮為襟,手把鐵刀。

譯:

   「薩婆薩哆」為一切大身心菩薩。「那摩婆薩哆」為童貞開士。這是法王子的別號。「那摩」為無等等。「婆伽」為世尊,指十方諸佛而言。


解:  

   「薩婆薩哆」是說佛法無邊,世界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那摩婆薩哆」是說佛法平等,無所謂高下之別。「那摩婆伽」是說佛法廣大,凡是真心修道者,一切所有災難,都可以消弭於無形。


講:



   這一句是菩薩不分聖賢、智愚、鳥獸之別,皆使得脫的真言。所謂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就是這個意思。佛本來是由人修成的,這不管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三世諸佛,都是一樣,決不例外。所以世界一切眾生,如能真心修道,菩薩則大發慈悲,特現千手千眼,一視同仁的救渡。因菩薩以千手各執法器降伏群魔,行者得以安心修道,免諸紛擾。

 


摩罰特豆


此是軍吒唎菩薩本身。把鐵輪並比索,有三眼。

譯:

   「摩罰特豆」為天親世友。自「薩婆薩哆」到「摩罰特豆」兩句,是希求佛菩薩使我天親、世友皆悉成就的意思。從咒首到本句為止,無不是皈求聖賢加護之意。


講:

   這一句是菩薩接上文而言的真言。為勸告修道者先要空掉一切,不染物、不著相、不著心,以拆空觀正見名利、情慾為虛妄的要訣。道市以真誠為貴的,所以五戒之中特戒妄語。我人務需時時掃除妄念,根除貪癡,以慧劍斬斷煩惱魔,使心性不動,安處塵寰才對。


 


怛姪他


此是阿羅漢本身,劍語也。

譯:

   「怛姪他」為即說咒曰。這是指咒中的菩薩聖號、悲心、真言、種子、手印、智眼等諸種法門的。與「所謂」同義。


解:

   「怛姪他」是說,至誠不息。心與道合的意思。


講:

   修行本無困難,其要在誠。這一句是接上文的存誠,所以要我們至誠無息。我人果能專心致意,無絲毫的虛偽,道即可與心通,身即可與道合了。在修道的過程中,最怕的是念頭浮起,如果難頭一起,身心即不得清淨,引發情義乖離,永無安樂之期。所以我人必須以身體道。凡身所在,即道所在,做到觸處是道,隨在是道。要知道,道在日常生活中求,既不在深山窮谷,也不在河川大澤,祇要行者至善,所止至善,久則完流灑脫,現出ㄚ羅漢身,成為威德稀有之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蘭 的頭像
    玉蘭

    玄女草蘆

    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